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文才,一个从贵州山区走来的农民后代,自脱下军装来青海油田的二十多年里,通过自身的努力,凭着对事业的一股子钻劲和执着的追求,硬是靠自己的“穷折腾”,在修理工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成长为技术过硬的修理尖子。
这些年来,他记不清在自己“穷折腾”的过程中解决了多少让人棘手的问题,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为了突击抢修施工大忙季节中的设备而披星戴月,餐风露宿。他不善言谈,只是埋头工作,有些年轻人对他的这种做法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解地问:“李师傅,你这样工作为了啥?”他总是笑而不答。但他的行动足以让年轻人找到满意的答案。
有人说:“筑路公司修理工的手是万能的。”这话一点不假。去年,冬季设备整修时,李文才又因三档、七档同步器的锥盘齿尖磨损待料,在车场躺了几个月的进口奔驰翻斗车动开了脑子,他提出打开这辆车的变速箱,看看是否能因地制宜采用“替、改、代”的办法修复。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机械工程师的一致认可。从这一天开始,他说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打开变速箱后,他反复检查,仔细测量,然后查技术要求、标准数据,在机械工程师的指导下,他大胆进行了以焊、锉、磨等工序为一体的尝试。他首先在磨损部位进行堆焊,然后按照标准数据用锉刀锉,砂布打磨,硬是凭着自己一双灵巧的手,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修复好了停驶几个月的车辆,经试车、磨合,运转良好,目前该车“身体健康”,在今年的道路施工中再展雄姿。仅此一项就节约材料费、人工台班费15000多元,在这个冬季设备整修的两个月里,他带领全班人员利用中午11点到下午5点有效的6个小时,完成了两台D8K推土机、三部奔驰水罐、五部奔驰翻斗、一台320推土机的整修工作。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走过春秋,走过冬夏,岁月催老了他的面容,却催不老他为油田建设尽力尽责的心,风沙吹白了他的黑发,却吹不去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的足迹留在了花土沟的山坳、格尔木的盐碱地、敦煌的沙漠,他的身影映在了纵横交织的路网中。
他常说:“成绩只代表过去。”是的,如今,他一如继往地背起他的工具包,哪里修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还是他,一个不爱说话,一个憨厚老实,一个面带微笑的普通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