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他在“中国-欧洲就业与发展”演讲会上发发布了《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作为该报告主编的蔡昉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于2004年到来之后,工资上涨迅速,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限度,将加速减弱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在工资减速过于剧烈,无异于一种休克疗法。
在中国制造业的单位里,通常都是根据产品数量、质量发放工资和奖金的,一些福利待遇好的单位,他们无不都是靠着产品过硬、管理一流、效益优先吸引着更多的员工加入到这个团队里,而员工们涨了工资、福利待遇上去了又怎能不珍惜自己这份工作呢?又怎能不拼命地为企业工作呢?人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物质条件,再说现在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仅靠工资“原地踏步踏”肯定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每一位企业员工,上班就是为了多拿工资,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其实,涨工资与制造业的生产效益是成正比的,你给员工不断地涨工资,员工就卯足了工作干劲和热情,拼命地为企业献计献策、出力流汗。笔者单位原先有个金工车间,过去只要单位大小修加工配件都由金工车间员工制作,那时候每做一个加工件都有工时奖励,月底谁的工时多谁的奖金就高,所以每次送来的加工件员工们都抢着干,不但又快又好,而且员工从没有丝毫的怨言。可随着单位后来几轮机构改革之后,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对金工这块就渐渐地疏于管理了,送来的加工件不论谁加工也没有什么工时奖励了,加工件不是加工坏了就是让检修人员三番五次地催着,金工一帮弟兄工作激情明显下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我们工资奖金月月还是那么多,何必把自己弄得太辛苦呢!
中国经济要腾飞离不开各行各业的策马扬鞭的开拓创新,企业开拓创新不仅仅是观念上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产品上更要创新。工资上涨只是企业成本有所增加,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企业没有能力提高员工工资,他们既没有能力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没有高瞻远瞩的宏伟目标,只能坐以待毙。相信只要企业把成本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者不要怕员工多拿点钱,适当地给员工涨涨工资、打打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还能迅速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而使中国制造迅速跨越到中国创造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