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该把制造业的颓势完全归罪于劳动力成本上
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主编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他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于2004年到来之后,工资上涨速度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限度,将加速减弱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在工资减速过于剧烈,无异于一种休克疗法。
工资上涨速度过快真的是压垮中国制造业的根本原因吗?笔者认为,这样说来似有偏颇,还应该多个角度看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全国各地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受其影响,工资水平也呈增长态势。 |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涌入,加入非农产业之中。然而,受我国人口政策影响,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而原本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各制造企业为争取到更多的劳动力,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工资标准,使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今天,劳动力成本势必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下降,直接影响着中国制造业发展。
虽然劳动力成本确实对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劳动力成本却不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唯一。如今,“地王”的频频出现,带动了各地土地价格的飞涨,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另外,中国的制造业说白了,大多数是生产并出口一些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经济发达国家的牵制,贸易结构很不稳定。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转移的当下,这种不稳定性愈加凸显。
所以制造业不应该把自身的颓势全部归罪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上,还应该从自身出发,谋求向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转型,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努力创造发展的机会。
(张艳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