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他在“中国-欧洲就业与发展”演讲会上发发布了《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作为该报告主编的蔡昉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于2004年到来之后,工资上涨迅速,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限度,将加速减弱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在工资减速过于剧烈,无异于一种休克疗法。
            初一琢磨,好像有点道理。欧洲不是总在闹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吗?大概其是工资福利太好闹的。不过这些年来倒也没真倒下,原因我也琢磨过,大概是人家很会借钱,而且借了也没打算还那种借,逼急了还要揍你。反正我的老百姓过好了就行,别人怎么活我先不管,大不了,我上中东那闹一闹,上亚洲那闹一闹,干些“律师”的行当,吃完原告吃被告好了。总之我的老百姓是要过的好的。
            我们大中华也是有规矩的,一般都是先攘内后攘外,清末如此,解放前抗战如此,想不到20世纪了,经济也算发达了,这规矩还没改过来。
            其实,老百姓真的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牢骚,工资相对于物价来说上涨过快的,那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老百姓还在维持在七、八年前的工资水平。这不,前几天有个工作信息,是天天上夜班,每月800,。据说还有每月600元的工资,你要说工资上涨过快,那我以前上班是倒交钱么?再返回来说,照理,七、八年前的工资水平,老百姓也够活了。可是,七、八年前我这里房价还不到2000呢,现在呢?翻了三、四倍。水、电、煤气、土豆、大白菜哪样还维持在七、八年前?算了,这话也说絮烦了,不说了。总之,和物价上涨速度相比,工资上涨过快这一说,否了。
            其次说说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兴起离不开三个条件:便宜的劳工、便宜的资源、以及因为扶持而忽略的环境保护。这样,我们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冲占国际市场。所以笔者认为,大部分外国企业进驻中国,就是看中的这三点。我们的劳工工资和外国是没法比的,粗略比一比五、六倍是有的,我是说和工资上涨过快的那些比较。再有我们的资源开采过度,什么原因我不必再说了吧?即使说涸泽而渔也不为过。用别人的坛子,别人的白菜腌酸菜再高价卖给你,院还没出呢钱就来了,这买卖合得来。再说剩点臭烘烘地埋汰东西还能随手倒别人家院子里这档子事儿呢!我想那些外国投资的,牙都要乐碎了。
            而中国制造业,同样利用这三样条件,但是配方和水平要差一点,所以,压减开支,压低价钱这一类事儿,在竞争中少干不了。只是可惜,好好的一户人家,脏乱差不说,兄弟妯娌们竟和自己过不去了,为点小利吵吵嚷嚷的像是锅里的螃蟹,谁也没看到炉子底下火苗子腾腾地。
            其实,人家主编老蔡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八、九亿的老百姓再一涨工资,中国的制造业的确是承受不住的。只是毛病在哪?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调节和想办法?已经不是可以缓缓再说的事儿了,锅里的水都已经冒泡了!好多外国资本家把醋碟和姜末都拍好了,听说也是从咱家厨房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