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每看到标注有“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标签的各种商品都会非常自豪,因为这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东西,因此从内心深处对制造业怀有一种钦佩和敬慕。可是如今的制造业却面临着尴尬的困境。
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他在“中国-欧洲就业与发展”演讲会上发发布了《2013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作为该报告主编的蔡昉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于2004年到来之后,工资上涨迅速,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限度,将加速减弱中国经济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导致经济在工资减速过于剧烈,无异于一种休克疗法。
笔者不是制造业员工,仅从身边的小企业了解了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侧面。笔者所在的小镇盛产棉花,因此有一家棉花公司,以前听说挺红火的,可是前几年却随着许多小型棉花加工厂的纷纷开办,公司亏损厉害,笔者的一位朋友因此被迫下岗了,听他说,公司加工的大部分都是棉垫等待加工产品,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自己也没有好好钻研。据笔者了解,如今的棉花公司又正常经营了,公司改变了经营策略,听说在每年的收购棉花季节对棉花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他们还不断推广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大棉花系列产品开发力度,使得棉花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强化下慢慢向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如笔者上文所举之例,制造业领域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粗加工为主,在技术领域没有太高的要求,大部分工序只需要员工机械操作便可,因为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不是太高,所雇用人员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务工人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制造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依然存着因循守旧的发展理念,生产效率根本无法提高,随着我国人口比例的变化、国家对新农村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本身对员工要求的提高,制造业对员工的需求状况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必然要求提升人工工资。
此时的制造业进退两难,提升工资增加成本,减少工资没人干活——制造业生病了!其实这个病根从一开始就有,那就是缺乏自主创新,只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才慢慢显露了出来。
很明显以上做法都不是好路子,因此,制造业只有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的品牌,向高、精、尖迈进,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树立自主创新品牌,才能提高效率,那样的话,企业绝不会因为提高员工的工资而无法前进了!
同时,企业员工也不能满足于现状,一定要开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对待企业的发展,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为企业也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蒲永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