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6|回复: 2

散文:那些年,一些与蜂有关的故事  本人亲历请各位文友拍砖灌水

发表于 2008-12-1 17:4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散文

                         那些年,一些与蜂有关的故事

                                     刘佳跃

     这大概是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事了吧,如今回忆起来,却如过电影一般历历在目,仿佛这一幕就发生在昨天,让人无法忘却。

     在我们盘县这地方,有一种身体修长、一颗大脑袋上长着两只大黑眼珠、身体上布满毛茸茸的绒毛的黄蜂,当地人叫它葫芦包。原因是这种蜂经常把把巢筑在山间的松木树、核桃树或村民的屋檐下,远远一望,那蜂巢就像一个黑乎乎的葫芦,悬吊吊地挂在那里,还不时有成群结队的蜂从葫芦的上口、下口和中间进进出出。葫芦包大的有木桶那么大,小的只有手锤头那么大。小时候上山砍柴割草,没少遭遇过这些蜂群的攻击,但是这种蜂虽然本性凶猛、性毒,但是只要人们不招惹它,它也绝不会骚扰人。我们之所以遭到攻击,是因为它们的家园遭到我们的破坏。那时,几个小伙伴上山后,不是想着尽快把背篓里装满柴草,而是到处寻找目标,看见十多米高的松树上有葫芦包,我们就吃了兴奋剂一样兴奋得不得了,总要千方百计把它打下来。打葫芦包被我们形象地称为“打靶”。规定每个人捡5块石头,一个一个轮换着向松树上扔,一个小伙伴在扔石头时,其他人在一边用衣服蒙住头脸,如临大敌似的躲在一旁看热闹。打中葫芦包的被称为“上游”,“下游”要无条件帮他割草砍柴。记得有一次,前面三个小伙伴扔完石头后,竟然连葫芦包的边边都没挨上。轮到我了,在他们眼中,我是永远的神枪手,他们帮我砍柴割草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我左眼一眯,右手一抬,一个石头旋风般飞了出去,只听见“噗”的一声闷响,松树上的葫芦包被砸了一个大窟窿。这下不得了了,一大群黄蜂从葫芦包里爬出来,顺着刚才石头走过的弧线天女散花一样向我扑来。还没等我把头蒙上,嘤嘤嗡嗡一阵闹腾后,我就抱着脑袋在地上打起滚来,头上、脸上、耳朵上被蛰了一个遍,甚至隔着一层衣服的脊背也被蛰了几口。不一会毒性发作,我的头肿得像那个被我砸出一个大窟窿的“葫芦包”。

     蜂蛹是饭桌上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野生蜂蛹味道更佳。在我们这地方,嫩包谷炒蜂蛹绝对是人见人爱的一道名菜。只要发现什么地方有葫芦包,那么必定会被人们点上火把,烧回来摆在饭桌上当下酒菜的。我十岁那年的一次烧蜂经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我在一片坟场边割草。在一蓬硕大的倒钩刺蓬下面,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狗尾巴草和可以沤肥的黑蒿草,我钻进刺蓬,挥舞着镰刀忘乎所以地割起来。倒霉的是刺蓬深处就藏着一个葫芦包,也许是我的镰刀在割草过程中扯动那些藤藤蔓蔓惊动了它们,只听见“吱吱”两声电烙鉄焊在铁器一样的声音响过后,我眼前就金星乱冒,一片发黑,上眼皮、脑门上和右手腕就各挨了一下,我从刺蓬深处连滚带爬逃了出来。

     被蜂蜇过的感觉可能很少有人尝过,尤其是那种凶神恶煞的所谓葫芦包。不到半个小时,被蜂蜇过的地方毒性发作,我的眼睛和脑门挨挨挤挤地连到了一起,肿胀成一个油光发亮的电灯泡。躺在空旷无人的坟场里,一阵紧似一阵的疼痛让我生不如死,可怕的哀号声把树上的鸟儿都吓得一惊一乍的,扑棱棱展翅飞走了。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左右,我忍着剧痛背着空背篓回了家。回家后,我一边呻吟一边向小叔描述了我遭遇大黄蜂攻击的经过。我说,那葫芦包大得很呐,比我们家挑水吃的木桶口还大,当时我在刺蓬下头,脑壳碰在葫芦包上,那葫芦包连动都没有动一下。你约几个人去把它烧回家来,可能两三顿都吃不掉。其实我的话夸张过度了,在刺蓬下面,我连葫芦包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只不过把话说重一点,盼望着小叔帮我去报仇而已。

    小叔果然义愤填膺。预备好火把、煤油和用来躲避群峰攻击的几个化肥口袋,我领着满怀希望的小叔一干人出发了。到达目的地,我指着那个大刺蓬对小叔说,葫芦包就在那下头,你们自己动手吧,我害怕得很,在旁边去等你们吧。说完我就三步当着两步走赶紧跑开了。我躲在一座高大的墓碑前面,远远地看见小叔和一帮年轻后生把煤油倒在火把上,拾起几把麦秸杆,把化肥口袋往头上一套就钻进了大刺蓬。只见一阵浓烟腾起,接着就是一片火光伴随着焚烧过后产生的麦秸杆的细屑从刺蓬深处喷薄出来,还有一些大峰在明亮的火光映照下四处逃命。火光熄灭后,我看见刺蓬外面的人拿了一个大瓷碗进去收拾战利品。这时只听见小叔长声夭夭地喊:拐球喽(糟糕的意思),遭刘佳跃这个捶草棒(傻瓜)使魍道(使坏水的意思)了,这个葫芦包才有碗口那么大,吃哪样狗球哦。我听了捂着嘴扑哧一声笑起来,脑袋上的疼痛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一大半。心想我管你葫芦包大小哦,帮我报了仇就好。

       烧回家来的蜂蛹连一个小瓷碗都装不满。小叔叹口气,干脆从楼上把那只打算用来去“压八字”(定亲)的带尾巴的火腿取下来,砍一块洗净后,配着嫩包谷、蜂蛹一起炒,一伙人倒是吃得心满意足了,只可惜小叔压八字的事情又得推到明年去了。(*^__^*) 嘻嘻,好玩。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与蜂有关的事,虽简单、朴素、琐碎,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倍感亲切。或许是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事情太过于世俗、险诈、隐晦、庸常了吧,当我面对人生中那些得与失、苦与乐、悲与欢时,有如在暗夜里看见一盏朴实无华的心灯,记住这些,反而让自己的心智更加干净整洁、春光明媚了,并愈发不屈不挠起来。





地址: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土城矿宣传科

电话:办公室(0858-3715047)、手机(15086471488)

邮编:553529

电子信箱:gzljy15086471488@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22:01:13 | 查看全部

Re:散文:那些年,一些与蜂有关的故事  本人亲历请各位文友拍砖灌水

文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旧时的场景,活泼,生动,表现力强,透过回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对生活的浓浓热爱之情。
    问候佳跃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22:34:54 | 查看全部

Re:散文:那些年,一些与蜂有关的故事  本人亲历请各位文友拍砖灌水

最美不过童年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