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51|回复: 1

住房的变迁

发表于 2008-12-1 20:22: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住房的变迁
如果说,已成为记忆尘封的布票与粮票,能对比出改革开放带来的丰衣足食。那么,透过我家住房的变迁,展现的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大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缩影。
                                    茅草庵:遮雨不挡风
   因为爷爷落叶归根的思想。1978年,大弟满月后,父母就搬回了祖辈的老家,现在的高岳镇徐暨村,大弟也因此得一乳名回乡。妈妈说刚搬回来时,本家的爷爷们就给张罗着入户口,而后就是盖房子。
在我恍惚的记忆力,因为没有宅基地,当时我家的房子在现在本家爷爷的门口,靠他家给点玉米节,他家给捐献两棵棒,简陋的搭起了两间茅草庵子。茅草庵子夏天倒是挺凉快,但是到了冬天,尽管用玉米节围起的墙上面粉了厚厚的一层土,但是干裂后,北风肆虐的吹进屋内,有时候半夜将我冻醒。
这样的过渡房子我住了两年,很快有了自己家的真正的青石墙红瓦房。
                               四间瓦房:温馨小院
1980年,父母手里有了点积蓄,本家爷爷也同意我们在祖坟的空隙地里建房子,爸爸开始筹划建设我们自家的瓦房。
当时爸爸的收入很低,由于我们家人口多,种地根本没有节余。于是爸爸和妈妈就在本家大爷家开山的塘口里,靠他们的双手开山炸石建房子。工厂下班的时间离天黑还很早。爸爸下班后就和妈妈一起拉上板车,带上 大锤,撬棍等工具到山上去,每天到天黑后弄回一车石头。日子不搁长算,很快石头攥够了。妈妈叫来我的三个舅舅和请了几个工人,经过15天的努力,终于建好了当时让村子里人羡慕的青石红瓦,而且打上水泥地的三间房子,住进去没有了冬日凉风来袭的感觉。
住进新房的五年后,因为修建铁路房子拆迁了,此时我们彻底有了自己的宅基地。爸爸也用拆迁赔偿的2.8万元,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盖起了一米石头墙裙底,上头是红砖到顶的四间瓦房,住进去后让人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后来还相继盖了八间配房,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个小院的温馨,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四间平方:感受小康
1992年,因为爸爸考虑我和弟弟年龄都大了,而且农村盛行儿子大了要片房的规矩。爸爸考虑自己手头有点积蓄,就经过申请,在现在的住处建了四间平房。
这四间平房的建设,在当时的家乡开了一个先河,首先铸了大梁,而后就是房屋的宽度从当时的全部6.5米,爸爸一下子盖到了9米宽,这样房屋内部就可以按照城里的房子进行分割成套房了。我们家的房子经过装修变成了一个五室一厅一仓的布局。此时,我和弟弟都已经开始上初中和高中了,爸爸考虑上学需要钱,房子就是毛坯房住的,自从姐姐嫁人,我们兄弟三个上班后,爸爸当时考虑在市内全部买房他没有经济实力,就把家里的房子进行了装修。
如今,我们兄弟三个相继上班,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我现在的房子虽然只有60多平方,但是在父母眼里他们已经很知足了。爸爸也通过福利分房在单位有了自己的房子。如今全家在城市的灯火中有了自家的灯光。
前段时间。老家的人都说我们的房子已经又落伍了,现在他们全部在盖两层别墅式的房子。
回忆成长中的梦想,我思念那间沾满尘土的小屋,留恋青石的红瓦房给我的童年,甜蜜与我辛劳后沉湎于现在楼房的舒畅。
日月如梭,伴随人生成长的脚印,让我走进那留念的小家。
一家人,在那里留下岁月的痕迹,温馨而又快乐。
作者:葛成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22:36:23 | 查看全部
过去漏风的房屋是农民兄弟穷,国家穷的表现,而如今,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4层、5层的楼房在农村也生根发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