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出台的安全条例,有的年轻人背记都感到吃力,何况不识字、年岁大、记性差的老何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老何自创的、具有史前人类文明特征的“象形文字”出炉了。
矿工老何与他自创的安全“象形文字”
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保运区目不识丁的矿工老何,因创作“手指口述”操作法象形文字,而使自己原本怎么也记不住、记不得的安全誓词、安全确认、岗位应知应会、严重三违30条界定和手指口述,变得“信手拈来、滚瓜烂熟”,并于11月20日成为该矿唯一因手指口述熟练而获得过矿、区、队三级嘉奖的文盲式“学习明星”。
“老何”名叫何国林,今年54岁,是朔里矿保运区采煤机械化队井下南盆地运煤巷的皮带司机,1976年从原籍利辛招工进矿的他,没进过一天学堂,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只能写几个生硬的阿拉伯数字。
2007年下半年以来,朔里矿在5000多名职工中强势推行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法,相继出台了严重三违界定30条、安全誓词、岗位开工前安全确认、岗位应知应会等新的安全举措,要求职工人人掌握,并实行全员统考、逐一过关。
像老何这样的文盲和半文盲,因历史原因,在该矿生产、辅助和地面生产单位中约占20%,为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矿上对这部分职工采用口试作答的方式逐一考核。
新出台的安全条例,有的年轻人背记都感到吃力,何况不识字、年岁大、记性差的老何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老何自创的、具有史前人类文明特征的“象形文字”出炉了。
“向三违陋习告别”这句安全誓词,老何画了个“大象”作“向”、“三违”则画了三条芦苇替代、“陋习”就画了个破漏的席子、“告别”就画个人作摆手状。靠这些别人看起来奇怪的象形符号,没上过学、没学过绘画的老何用“涂鸦”似的绘画技法,加上强迫记忆,使自己的岗位“手指口述”逐步牢记于心,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程度。
“不管咋地,不能因为我没文化给队里、区里找麻烦。”老何带着新的安全规定和手指口述标准,拿着纸、笔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求教班组长、问技术员,让别人一条条念给他听,帮他解读,老何则把听到的、想到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模式用“象形文字”配合阿拉伯数字逐一记录下来。
伴随着皮带机巨大的轰鸣声,笔者注意到老何操作台上方画着一个管子冒水,上边写着714。老何解释说,“发现水管漏水就打管子组电话714请人维修”。“一个水珠形写个3,下面写个1是什么意思?”笔者问道。老何说,“这是皮带机减速箱加油时要加到大齿轮的1/3。”就这样,不识字的老何用自己的方式掌握记录着安全生产中各种应知应会的点点滴滴,每次职工全员考核和手指口述考核,老何的口答,都比抽考测试范围回答的还要多、还要全面。
朔里矿矿长张学文在11月18的一次井下检查中,发现了何国林的“象形文字”,当即决定嘉奖他200元,并通报表彰。张矿长说,“何国林的精神就在于他克服自身困难,想方设法地学习提高,不断学习新的安全知识。”保运区采煤机械化队队长张敬军表示,“队里正考虑把其他几个不识字的老工人调整到何国林所在的班组轮训,让老何当‘教官’,带动大家共同提高呢!”
(乔时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