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4|回复: 6

我要回到那里去

发表于 2008-12-5 23:15: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漫漫长夜,常常涌动出一股怀旧的情怀,按耐不住的思绪经常把我带回那个魂牵梦绕的而又充满着真情的地方。那个地方虽然偏僻,虽然与我驻足过的大都市无法相比,但它在我的记忆中,就像一坛老酒,愈是年代久远愈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那个叫盆窑的地方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村子因在贫穷年代烧制瓦盆而得名。我是1986年春天到那里工作的,工作的地方就是这个村子的土地,因此在这个土地上常年打短工和卸车的也多是盆窑村的村民。
   刚到那里工作的那年夏天,天气出奇的热,再加上到处是煤炭散发出热量,使我这个习惯了平原生活的人不知所措。居住的屋子是平板房,白天尚可在里面躲一躲阳光的照射,而到了晚上蒸笼一般的屋子让人望而却步。即使这样,也没有人到屋外席地而卧,因为靠着山坡的房前屋后不知什么时候会爬出一两只蝎子。连着几个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总是晕晕乎乎的,食欲也大减。后来与认识的村民商量,就在附近的山沟里寻到一孔没有人居住的窑洞暂且栖身。
    这是一孔前边制作瓦盆后边可主人休息的窑洞,住在里面凉丝丝的很是舒服,总算睡上几个好觉。
   这孔窑洞的主人姓王,名字叫王栓,40多岁,是个祖传烧制花盆的人。闲暇时,王栓就到窑洞里制作些花盆补贴家用。王栓说,你别看一个花盆不起眼,但制作起来工序繁杂,精选的泥土要用水焖上几天,直到泥土中的颗颗粒粒全部溶化成泥才能使用。然后就是摔坯,摔坯是个力气活,没有力气这活干不好。
   王栓在摔坯时总是那样深情专注,那样一丝不苟,即使里面的一棵草、一粒石子也要把它挑拣出来。四四方方或大或小的泥坯在他的手中就像有了灵魂似的任他摆布。我曾经无数次看他制作花盆的过程,看着他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泥坯放在转动的轮子上,手随着转动的轮子按照制作东西的不同或轻或重,或伸或缩,转上几圈,一个花盆或其他东西的雏形便鹤立于眼前,然后他的手再沾上一些水,盆里盆外小心翼翼地弥抹几遍,一个里外光光的东西就制作完成了。
   我恭维他:你真是个艺术家,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了不起。
   他说:什么艺术家,只是用手艺换碗饭吃罢了。
   上到初中就辍学回家的王栓告诉我,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记载“神农作瓦曰陶”。看我静静在听,他便来了兴致: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的质感,很适合黑陶的制做。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外观就会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从而形成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听着他那颇有建树的讲解,我不禁对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汉子刮目相看起来。他说:过去由于这里地薄粮少,许多家里都是靠它来维持生计的,那个时候能够拥有这门手艺的人很多,像我这样的根本不算什么。而今生活好了,这门手艺也没几个人愿意学了。他叹息道:如果没有人来继承这门手艺,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不过早两年县里曾有人来这里做过考证,说我们烧制的东西就是黑陶。黑陶?难道这能与人家的彩陶瓷媲美?他好像自言自语又好像在问我。
   我对陶瓷之类的东西即没有研究也一窍不通,但我知道有人来考证就说明这其中必定有可以载入史册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情也就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黯淡了下来,因为我不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没有兴趣。
    然而一件事却让我耿耿于怀,以致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仍对那里的人怀着感激。
    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收购从山西运来的煤炭,所以经常和汽车拖拉机这些机动车辆打交道,一些人也趁此学会了驾驶。
   与我同住一室的小赵看到别人学会了驾驶也不甘落后,一有空就爬到车上驾驶着溜达几圈。我们工作的地方是在山脚下,高高低低的道路只有经验丰富的司机才敢驾驶。一次,当小赵又爬到驾驶室了驾驶车时,车子一侧,把他从驾驶室里摔了出来,头撞在一块石头上晕了过去。正在其他车上卸车村民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背起小赵就向村里的医院跑去。医院里我们工作的地方三四里地,两三个村民轮流着背着一百多斤重小赵健步如飞。
    小赵病愈出院后心里一直对这些村民的救助心怀感激,决定设宴答谢他的救命之恩。不想他去邀请了几次却没有一个人来赴宴。这些人说,谢什么谢,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伸手相助的。
    我曾经对这些灰头土脸的村民没什么好感,他们在卸车的间隙到你工作的地方很随便,问不问都敢抓起你的杯子一饮而尽,有时还伸手到你的口袋了摸烟抽。他们会光着脚丫子大模大样坐到你的办公桌上尽情释放汗腥味和脚臭气,会抓起你的毛巾擦拭满脸的煤灰……而通过他们救助小赵的这件事使我彻底改变了对他们的厌恶和反感,他们虽然不讲细节,但他们却拥有那么一颗善良,他们虽然爱占一些小便宜,但他们却拥有博大的胸襟。
     虽然我离开那个地方二十多年了,但那个地方淳朴的民风却始终深刻于我的心里,使我至今难以忘怀。我常常想念他们,常常怀念那个叫作盆窑的地方。我无数次的告诉自己,人可以忘记什么但不能忘记真情。空闲的时间,我一定得去看看他们,是他们改变了我的思想,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
     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回到那个地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0:02:07 | 查看全部
娓娓道来,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使得盆窑人的美好品质跃然纸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20:01:04 | 查看全部
再次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3:15:48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思念的记忆为什么不会被风干!这是因为那里的善良和淳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0:29:52 | 查看全部
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浓浓的深情厚谊,耐人寻味.真的是一篇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3:32:2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jiangwei于2008-12-16 13:15发表的  :
学习了!思念的记忆为什么不会被风干!这是因为那里的善良和淳朴!

呵呵,欢迎阁下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9 13:32:4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wcmkjjz于2008-12-16 20:29发表的  :
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浓浓的深情厚谊,耐人寻味.真的是一篇好文章.

同感,也期待阁下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