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83|回复: 15

适龄而退,老员工要把握易岗主动权。敬请老师们赐教

发表于 2007-9-24 19:07: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到丁于兵老师和顾永强老师所撰写老职工易岗问题的探讨,匆匆跟上一贴,敬请夏老师和各路诸候不吝赐教,欢迎你们提出批评意见。因久未登陆平台疏于对大家的问候,在此道歉。对你们的执著和敬业佩服之至,同时,值此中秋、国庆即将到来之际,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祝平台如同长青树,人气旺盛永远这么热闹温馨。
            适龄而退,老员工要把握易岗主动权
                               肖静

    当濒临退休的老龄员工年迈力衰,渐渐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不禁发出“廉颇老已,尚能饭否”的感慨。是苦苦支撑继续坚守,还是毛遂自荐适龄而退,何去何从难以抉择。但据笔者在本单位查访所知,老龄员工的岗位变动并非领导作梗,根子还在于他们自己。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发电厂检修车间钳工胡国庆今年52岁了,刚刚拿到煤炭从业30年荣誉金。车间领导考虑到他年老体弱,而电厂检修对付的是锅炉、汽机等大型运转设备,常常在高温、高压、高空环境下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加班加点突发任务频繁,曾数次提出将他调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但他都断然拒绝了,并道出了他的顾虑:“当了一辈子机修工,干顺手了,换个工作还得重新学习考试才能上岗,不一样费功夫么,况且天天与机器打交道,感情上就像我的老伙计,舍不得啊。这把年纪省得瞎折腾,按兵不动捱到退休算了。”
    51岁的李正林也附和着说:“有志不在年高,老朽照样干革命。突然换工种,好像是我们犯了错误才被贬职似的,面子上挂不住,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领情,但就这么退居二线的确不甘啊”。
    为什么领导的好意受冷遇呢,两位师傅的想法很有代表性,造成他们犹豫迟疑的因素不外乎如下种种:一是求稳怕变。宁愿勉强保持现状,也不愿冒险去尝试和适应新的岗位。二是心理落差。认为显露老态就会被视为包袱,成了不中用、拖后腿的照顾对象,不肯承认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的事实。三是经济原因。人到中年,背负着养家糊口、娃儿读书就业的经济压力,岗变薪变、易岗易薪,从高岗到低岗,收入就会减少,两相权衡得失利弊,只有忍痛割爱自动放弃。四是调整岗位满意度不高。电力专业具有特殊性,主要分为检修和运行两大格局,操作岗位选择的范围狭窄,运行工虽相对轻闲,但“三班倒”的作息时间也让老员工吃不消,达不到理想的期望值,变岗的念头自然降温。
检修车间主任杨建无奈地说:“每年我们都会根据老龄员工的身体状况作相应调整,厂里一般都十分支持。一方面能保证技术力量的新老接替,去年就充实了4名年轻运行工到电工班;另一方面力所能及地为老员工调整岗位,给予适当照顾,但很多时候他们不配合。比如我们曾有意把胡国庆安排到灰库放灰,工作轻松单纯,他却怎么也不同意。最后,我们只有让他值夜班,比起白班来维修工作量小得多,也算尽了我们的本份了。”
    当然,也有人很潇洒地告别从事了大半生的职业生涯,走上新的岗位。现年51岁的徐强从钳工岗位主动调到了皮带班,他的解释很简单:“随着年龄增长体能衰退是自然规律,不服老不行,工作越来越吃力,自觉不能胜任就申请干辅助工种,身体是本钱没必要硬扛拼老命,否则伤害的最终是自己”。
    老龄员工换岗不是两相情愿的等价交换,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观念引导、体制保障、政策落实上着手,既要肯定他们的贡献,又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站好退休前最后几年岗,安全健康地光荣“退役”。同时,老员工要找准角色定位,树立积极的心态,走出精神的疲软、体能的困挠,懂得一张一弛之道,不逞年少之勇,做到毫发无损全身而退,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幸事。
(字数:1240)
写稿人:肖静
审稿人:汤昌禄(党政办主任)
地址:重庆市綦江县松藻煤电公司发电厂党政办公室
邮编:401445
电话:(023)48731047
电子邮箱:xiaojing86a@163.com
二○○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19:41:43 | 查看全部
"老员工要把握易岗主动权"-----正如文中所说的种种顾虑,确实不容易把握!
此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尚可,但是解决问题似乎笔墨乏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20:09:43 | 查看全部
[s:111]  [s:111]  [s: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22:37:35 | 查看全部
我们单位肖老师的作品,坚决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23:52:22 | 查看全部
[s: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5 00:32:47 | 查看全部
[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09:42:44 | 查看全部
今早迫不及待来看大家对拙稿的点评,非常感谢您们的意见。尤其是赵则阳老师提出解决问题上笔墨欠缺,十分中肯,但本人水平有限,且理论素质不够深厚,分析问题不够周全,还请明示,若能帮忙修改完善,不胜感激之至。
汗颜啊! [s: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5 09:48:37 | 查看全部
"老员工要把握易岗主动权"-,
我想题目是不是不太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员工是没有能力进行移岗的,特别是在煤矿,很多50多岁的人还在井下工作,找领导吧,可能解决吗?解决一个,将会有无数个来要求解决。
一点个人见解,别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0:36:46 | 查看全部
谢谢指点,可能是因为我单位才建厂十年,35岁左右的青壮工人多,而老员工较少,所以调整岗位不太困难,领导也很照顾,我所说的主动权是要自己先提出申请,别硬撑着。况且,矿井单位井下不管年轻的还是中年的员工都想调到地面,不是我能讨论的范畴,我的稿件主要是结合本单位写的,所以共通性和普遍性不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08:43:28 | 查看全部
把握易岗主动权,不只是老员工的事,是每个人都要做好的事。。看见212吉普车后面那个玩意儿了吗?要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个备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