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30|回复: 11

【跟帖“班组文化(下)”文字主题】:从应景飞跃到愿景

发表于 2008-12-11 03:31: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延伸;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根植于班组文化的沃土之中,两者的关系互为作用,相辅相成,这个观点是时下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有识之见。然而,纵观当今班组文化经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 “淬火”的轨迹,应景文化的大行其道,离职工愿景文化的诉求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如何改变这一消极现状?笔者以为,从应景文化飞跃到愿景文化,是班组文化未来发展必须把握好的重要方向。


从应景飞跃到愿景

【情景捕捉】

“现在的班组文化充其量还是应景文化,形式主义严重。”
“就是,除了载体上有别于传统的墙标、布标、黑板报外,基本做法尽是老一套。”
“比如上面提炼概括下发的各类文化格言警句什么的,缺少我们原汁原味的元素,诲涩难懂,不知所云。我觉得这样的班组文化离我们很远。”
……
这一幕对话,是笔者最近深入职工当中了解班组文化建设情况时,大伙七嘴八舌表露出来的心声。归纳起来,他们对班组文化的热点问题有两个:
一是形式主义。主要指班组文化虚的东西太多。除了“会上讲的,文件写的,墙上挂的,兜里揣的”名目繁多的“文化名片”外,真正具有班组文化实质意义的原创货,几乎是空白。诸如像“命苦不能怪政府”、“要想多拿钱,工作不能闲”、“违章一次,白干一天”等极具特色的职工口头文化,在企业就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掘整理。它虽然“土”味十足,但在职工当中的流传率和感召力远比文绉绉的“文化格言警句”不知要强多少倍!问其何以如此?回答很简单:“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受用。”
二是曲高和寡。主要指当近年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流行起来时,班组文化一下子就由过去单一的口头文化变成今天的“丰富多彩”。这“一夜之间的嬗变”,令职工们难以消化吸收。于是,企业秀才们绞尽脑汁创作出来的“管理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节约文化”等等,一普及到班组,就落了个“曲高和寡”一头热的结局。纵使上面再怎么重视,下面响应者赁是寥寥无几。细究原因,竟是脱离了职工首创精神的书面文化不亲切不实在,表达不了职工的朴素思想底蕴而遭冷遇。
对此,一位职工一针见血地感叹道:“‘包装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应景文化,它不是我们的班组文化,反映不出职工内心的文化愿景。”
看来,班组文化确实是到了非脱胎换骨就不得以获新生的历史关头!


【笔者评说】

班组愿景文化就是方向

班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延伸,它从无到有繁衍成今天的应景文化套路,可以这么说,是为历史上的企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功不可没。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班组职工的文化诉求已今非昔比。上述职工表露出的心声,充分地向我们的企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当今的职工,已经不是以前班组应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追求成为班组愿景文化主宰的迫切心情,从未像时下如此强烈。那么,他们愿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不外乎是“我们的文化由我们创造”,也即职工的文化首创精神要得到起码尊重。
可见,班组文化的内核与“阳春白雪”的大文化境界相比,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企业只要把握住了班组愿景文化这个核心,再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班组职工的文化诉求为己任,雷厉风行地将昔日“自上而下”提炼概括班组文化的程序,实现“自下而上”发掘整理的转变,班组文化自然就会由原来的应景文化向愿景文化产生质的飞跃了。这个飞跃可能是要让班组的“土”文化唱主角,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样的“小家碧玉”文化最易于被职工接受和消化,它既是名副其实的班组文化,更是提升企业文化的养分无穷的沃土。
所以说,班组愿景文化就是方向。方向对头了,班组文化的发展前景肯定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李小敏
2008、12、11

邮编:438300
地址:湖北省麻城铁路工务段商城线桥车间党支部
电话:0460-7555(办)  13033795680(手机)
审稿:湖北省麻城铁路工务段党群办副主任徐定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3:40:04 | 查看全部
此稿刚草就,不知能不能赶上末班车?请各位老师不吝点评,帮助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06:42:05 | 查看全部
李老师写作的精神可佳!强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06:45:41 | 查看全部
此文观点非常好,如果写作形式再完善一些就更好了。有可能采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07:38:56 | 查看全部
[quote]引用第3楼胜利顾永强于2008-12-11 06:45发表的  :
此文观点非常好,如果写作形式再完善一些就更好了。

顾老师的点评非常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7:57:0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宋伟卿于2008-12-11 06:42发表的  :
李老师写作的精神可佳!强烈支持。
谢谢伟卿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8:00:4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胜利顾永强于2008-12-11 06:45发表的  :
此文观点非常好,如果写作形式再完善一些就更好了。有可能采用啊
顾大师,大动恐怕来不及了,我只好对有些字句作下微调补充。谢谢您的点评和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8:01:5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沩水云飞于2008-12-11 07:38发表的  :
[quote]引用第3楼胜利顾永强于2008-12-11 06:45发表的  :
此文观点非常好,如果写作形式再完善一些就更好了。

顾老师的点评非常到位。
是的。预祝沩水云飞老师本期主题主持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19:06:50 | 查看全部
有可能采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20:10:31 | 查看全部
引用第8楼马兵于2008-12-11 19:06发表的  :
有可能采用啊
哈哈,马兵老师,重在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