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0|回复: 0

(网虫)网虫更适应网络编辑工作 薪水问题致网编跳槽多

发表于 2013-12-7 19:03: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嘉宾:木桶哥(应嘉宾要求使用网名) 某地方新闻网站副总编辑

  【导读】本次访谈中,木桶哥为我们介绍了网络编辑招聘的基本标准,他说对网络熟悉,经常泡在网上的网虫,更容易适应网络编辑的工作。他认为即便是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络媒体,网络编辑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网络媒体认可度的提高,网络编辑行业有普遍发展空间。

  网虫更容易适应网络编辑工作

  修相科:你们招人一般都是怎么招?对网络编辑用什么标准?

  木桶哥:标准都是根据不同频道栏目定的,现在没有什么特固定的标准。比如论坛,有论坛经验的最好,其他的其实都不重要。新闻类的,有其他网站工作经验的更好些。所有人,最后总经理要过最后一道关,也看个人的表现吧,因为简历写的不能说明真实的情况。

  修相科:我们这里经常遇到一些根本不知道网络编辑是什么的人来应聘。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文字类的工作,并且单位也不错,就过来了。如果真干起来,完全没感觉。
  
  木桶哥:是,网虫比较好适应。我们现在也遇到这些问题,应届毕业生比较多,女生比较多。

  修相科:男女比例是个大问题,似乎是普遍现象。每次招聘都是女生多,而且女生的素质普遍要比男生好。真是奇了怪了,男生都哪去了?不愿意进媒体还是不愿意进网络?

  木桶哥:男生都觉得收入低吧,女生一般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就完了。

  修相科:有这个原因。网媒的人力也比较难做,有时候不得不控制男女比例,还有歧视女性之嫌。实际上网媒的发展空间还是有的。特别是地方网媒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也逐渐开始得到认可。我们很多员工工资比管理者拿的还要多。

  木桶哥:是啊,我们经营部门的很多人,收入其实挺好的。就是专职做编辑的差点。而且现在社会上对网媒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了。

  薪水问题导致网络编辑跳槽较多

  修相科:最近有招聘新人吗?你们现在招人好招不?

  木桶哥:合适的很难招呀,培养得差不多的,都跳槽了

  修相科:人不好招,培养好了又跳槽。你说这是不是因为网络编辑的薪资水平太低造成的?

  木桶哥:我观察到有很多地方有这样的怪圈:有些中央门户的地方频道是承包的,工资最低,这些网站的员工喜欢跳到地方新闻网站。而地方新闻网站的人又跳到房地产网站,房地产网站的跳到房地产公司。主要就是薪水的问题。

  修相科:窦含章接受采访,说他在新华网的时候月薪是4000来块钱,这是北京的行情,放到地方,普遍月薪3000块上下。这基本上就是全国统一价了。

  木桶哥:地方月薪3000元比较普遍,有些地方则更低,所以留不住人。

  修相科:都是做媒体的,为何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待遇低呢?

  木桶哥:主要是营业收入差。传统媒体现在是吃前辈们种下的果子,广告收入比较高。比如电台,工作其实比较简单,投入也没什么,但收入很好。电视台就是大投入大产出了。网站呢,特别地方,小投入小产出。而收入高的网站,一般都是大型商业网站,有一些还是上市公司,有投入。

  网络编辑职业仍有上涨空间

  修相科:大部分地方新闻网站,人力成本占运营成本的大头。有些传统媒体办的网站,还是靠母媒体输血来生存,这可能也是盈利能力差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媒体都有经营压力,不自觉的就以经营为主导了,编辑部就变成了后台支撑部门,工资水平也只能跟着公司的业绩走。另外,对网络编辑的考核,也不太好做。虽然网站追求的是点击量和发布量,但是水分太大,以此为考核标准,也不太科学。你们对编辑是如何考核的?

  木桶哥:我们的考核标准一直在变,开始是访问量,现在增加了原创稿件和品牌栏目,以及互动活动的内容,内容比较多,标准也不好定。网站现在是一切围绕经营,所以想搞出好的新闻很难。

  修相科: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对于网络编辑的要求就更高了。虽然公司的总体定位和规划是为了多赚钱,但是对于网络编辑来说,还是要为网友提供优质的新闻,打造精品栏目。因为盈利能力的提高,是以网站影响力的提高为前提的。

  木桶哥:是,网站想盈利,还是得有更强的影响力,更好的内容。现在网站的经营,实际上也是靠多年来积累的知名度。

  修相科:对于自负盈亏的网站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这是基本共识。但是没有网络编辑的基础构建,经营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这种内部的相互搭配,也很重要。一些商业网站比如搜房,有内部轮岗制度。经营人员要从网络编辑做起,熟悉网站流程,掌握基本网络知识;同时也鼓励编辑往经营岗位流动。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木桶哥:其实商业网站的运营,倒是更符合市场需求。新闻网站反倒有些四不像。最关键的问题是受困太多。主要还不是体制,是人才。人才太难得了。领军人才更难得呀。

(来源:新浪传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