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0|回复: 10

一联之威 何至于斯

发表于 2013-12-5 13:4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在会上,他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是出自清代内乡知县高以勇之手,意在自警。数百年来,广为传颂。而今,习近平援引该对联,以古鉴今,细究起来,意味深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为官员开会,念了一副对联。立刻引起广大官员崇拜,各自从老远的地方齐赴内县县衙。是不是一定要这样才能了解总书记所表达的意思呢?是不是要把这副对联捧回家去,再组织学习,开会研讨,用作考核项目,以作廉洁爱民的标志、标杆才能彰显其重要性呢?
           近闻,习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座谈会其间,曾拿起杨朝明参与主编的两本书——《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表示要回去仔细看看。立时杨朝明成了名人,这两本书也变成“洛阳纸贵”。如何变得洛阳纸贵?想必是又有官员趋之若狂地去讨、去要、去买回来,准备细细研读。
           大家可曾想起《刘罗锅》里那些清朝庸碌的官员,跟在皇上屁股后。只要皇上一句吟诵,立刻阿谀如潮,羡慕之情如滔滔长江水,连绵不绝的情景,这是何其相似。
           这副对联意义不错,值得学习。难道尽人皆知的岳家将、杨家将之精忠报国因为主席没提,就无人去学吗?廉洁之人比比皆是,名言车载马拉,比如宋代包拯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比如宋朝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唐朝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真恨不得加进无数条链接以示证明。可惜,我知道就算我拿来全天下的廉洁名言也没有用。因为习总书记没有念它。
          可见,趋之若狂者,官之精髓也。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您一句话,我当做山来拜准没有错。朝拜的事儿我做到了,对联我会倒背如流,意义我可以写成数万字论文。有用吗?满面的精白粉掩盖不了那一副贪官嘴脸。
     论官之贪,实为法令不严。蝇营苟且,私路频开。论官之庸,实为官场导向,上不行,下不正。
      劝告那些投机取巧的官员,别做那些表面文章。老百姓聪明的并不少,看得出来谁做真事儿,谁是糊涂昏官。人是只有一辈子,就算成不了天下传扬的英雄豪杰,也别让人指着自己的墓碑和后代戳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19:17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参加本期事评,您辛苦了,向您致敬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20:41 | 查看全部
劝告那些投机取巧的官员,别做哪些表面文章。老百姓聪明的并不少,看得出来谁做真事儿,谁是糊涂昏官。人是只有一辈子,就算成不了天下传扬的英雄豪杰,也别让人指着自己的墓碑和后代戳骂。
               您写的真不错,支持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24:08 | 查看全部
就是这个道理的,世人都醉吾独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24:55 | 查看全部
找个借口堂而皇之的去旅游,什么学习啊,学习还用去当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26:10 | 查看全部
很多时候看清与看不清都是一墙之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26:51 | 查看全部
关键还是想不想做,不想做,多少名言对他来说都是废纸一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6:04:50 | 查看全部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0:15:08 | 查看全部
老师此篇写的很有厚度,其实习总书记也就是一句警示官员的话,过分放大就失去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2:47:26 | 查看全部
胡老师从对联声誉鹊起的背后进行深挖,让官员们的嘴脸当场现形,很有实际意义,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