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副对联背后蕴藏的警示        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在会上,他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看完这幅对联,笔者认为,上联道出了当官应有官样、应履好官责;下联道出了当官不能忘本、应服务百姓。旨在警示哪些脱离或即将脱离群众的党员干部,千万不能因为当官而忘了自己是谁、应该依靠谁、做事为了谁,提醒各级官员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和鱼水相依之情。        应该说,不管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还是从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我们从来不缺少知民、爱民、为民的好干部,他们有的为解放人民牺牲了生命,有的为国家建设奋斗了一生,有的是为地方发展鞠躬尽瘁,有的……,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唱,他们的名字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遗憾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些官员却出现了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的危险,随着官职越做越大、脾气业越来越坏,高高在上,不把群众放眼里,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决策武断,凡事只顾自己得失、置群众利益与不顾,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纵观这些干部,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在充分享受职务和权利所带来的便利之后演变而成的,不仅危害群众,而且影响党的形象。
        实际上,不管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这样的干部不在少数,他们当官没有官样、办事儿不办实事儿,凡事利字当头、唯利是图。尽管国家相继推出了如“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举措,并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但个别干部却不为所动,短暂改观后,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唯一变的是从“地上”腐败转到了“地下”腐败。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戏剧“七品芝麻官”的这句话,形象的给出了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和企业干部应该干什么、为谁干、干不好怎么办的答案。与内乡知县高以永上述对联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相互印证之效,其对象都是官,核心都是民。
        其实,在人民群众的眼中,评价一名干部的好坏不在于你述了多少职、开了多少会、行了多少文。而在于你为他们办了多少实事、谋了多少福祉。如果不联系群众、融入群众,办的事儿再大,也可能违背意志;如果不向群众请教、拜群众为师,办的事儿再多,也很难得到群众认可。
       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干部,都应时刻保持戒骄、持谦,戒贪、养廉,戒浮、务实的工作作风,什么时候都不能舍弃密切联系群众这件工作法宝,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办事为了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长久的保证肌体不坏和身体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