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是在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那一年出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出生即带有政治色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所看到、听到、和经历到的都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改革开放的印记。
30年,弹指一挥间。
在童年的记忆里,穿新衣服是我们每一个孩子最为期盼的事情,如果别的孩子对你俏皮的说我妈给我扯了花布,那是在向你显摆,他妈那是在给他做新衣服哩。那时候的商店几乎没有卖服装的,大都是论尺卖布,买回去,由自己操刀或者送到裁衣店里再做成成衣。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种被称为“的确良”的布,在当时算是较为高档的料子了。86年“七五”计划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服装为龙头的纺织工业逐步开始带动社会消费品市场,除了与日韩和欧美时尚潮流的接轨,也涌现了雅戈尔、波司登、红豆、海澜、杉杉等一批自主品牌的服装旗舰企业。市场上,品牌服饰的丰富化再也不让人们为穿衣服发愁了。
至于说食,之前的市场可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购买,而是要用粮本和粮票。记得那时候,母亲用一个大硬板夹将拿到手的一大张粮票规规矩矩的夹好。临买粮食的时候,母亲就拿出夹子,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好、展平,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那时候,粮店是最为热闹的地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粮票逐渐退出了市场,粮店则成为了一个清静的地方,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每每去消费,母亲总会忍不住发发感慨,“原来那时候,一斤猪肉才几毛钱,猪脚才1毛5……”
再来说住,我们家是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从平房小胡同到多层楼房再到宽敞小高层的翻新变化。小时候,平房是两户一个小院,其实也称不上院子,没有围墙,只是两家房门前5、6个平方米的空地共同使用罢了。由于房子结构不合理,通风不好,夏天就像烤火炉、冬天就像住冰洞,绝对的夏热冬凉。等到89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时,福利分房的旧体制才被迅速打破,这就是“房改”的开端。也就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总算住上了爸爸单位分配的楼房。十几年后,我不仅住上了大面积的小高层,房间还兼顾环保、节能和“绿色元素”。住房的变化真是一个大的飞跃。
说到行字,不禁有点难以开口。因为,我们家的变化依然停留在两轮的水平上,仅从老式自行车变成了小巧的折叠自行车车,唯一的大型四轮车,就是给我家宝宝买的童车了。不过,要说家里没什么变化,那也不确切,堂姐早在2年前就已经将私家车开回了家,后来还把面包车更新为小轿车,成为家里第一个开上小轿车的人。
看着30年沧海桑田的变化,衣食住行的演变只是一个缩影。
在重温这三十年的点滴变化,共同感受这三十年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这三十年中的影子,其中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回味了很久很久,如果说,不忘历史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那么不忘昔日岁月便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最大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