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的茶与喝茶的方式略有不同。在淮北,老百姓喝的最多的是一种用面粉勾兑的面茶。这种茶,之所以称为茶是因为它具备茶解渴、消暑的功能。而在过去大多时候,面茶却充斥了当地人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
一锅沸水,半瓣葫芦瓢,几把面粉,加些许水,均匀搅拌后,溜锅边依次倾入,待开锅后,用大勺再次搅匀,即可。盛一碗带有几片面疙瘩的面茶,抓上两块饸饼子就着咸萝卜干,一顿早餐就这样打发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场景,对土生土长的淮北人来说不算陌生。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餐饮文化也日益丰富。面茶,这种承载着集体记忆的饮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与面茶再次邂逅是一次醉酒后,胃口多日不佳,一熟人介绍说早晨喝些面茶养胃。就这样,分别了近二十年的面茶,重新走进了我的生活。一碗面茶,喝下去的不仅仅是清淡,更多的是人生百味。面粉里透着麦子的清香、土地的芬芳,不用炖炒炸焖,不需煎熬烹蒸,去壳磨粉,开水沸煮,万千弱水,只取一瓢饮足矣。欲望与邪恶,贪婪与功利,随着面茶(自然界最简单的食源)在味蕾上舞蹈,静谧的田野,遥远的乡村,朴实的民风,简单的微笑,一次次在脑海里闪现,心灵得到净化,郁结随之开启。尤其是在早晨,经过一夜的休息与沉淀,思想与身体都期待一个新的开始。啜饮一口面茶,品味着简单的从容,静享着平淡的快乐。
面粉来自麦子——一个繁衍了1万多年的物种。经历了风霜雪雨洗礼,再过六月流毒的炙烤,最后在农民辛勤汗水的浸泡下方才收获。耐严寒,适高温的品格,成就了麦子与世无争的低调。在浩如烟海的茗茶家族中,面茶似一素面朝天名不见经传的村妇,身居深巷,没有名分,甚至根本就算不上茶。但面茶却在困苦艰难的岁月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比起龙井、毛峰、普洱茗茶的高贵,面茶,一味从前,流行乡野。虽不能强筋壮骨,却可难时充饥,鼓舞励志,迎接期翼。比起餐桌上的山珍海味、生猛水鲜,麦子无论从口感或营养价值上早不入流。幸好,在主食的选择上还留一席地。这一点,佐证了麦子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闲暇品茗,是一种不为柴米折腰的消费与悠闲,晨起喝婉面茶,是芸芸众生奔波生计的需要。
从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递的皆是一种“心远地自偏”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较红尘中的是非恩怨、官场上的阿谀尔诈而言,收起欲望,点燃青灯,不失为养神安生之道。那些喧嚣繁华,那些灯红酒绿,终究会在时代潮流的刀枪剑戟中尘埃落定。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儒家思想以“仁、义、中庸”为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安天下。庆幸,我还有一碗面茶,不愠不火处,笑看花开花落,沧海横流。
赵相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言一碗面茶度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