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9|回复: 0

(网通) 利用腾讯业务结算中的漏洞 徐州电脑高手网上倒卖Q钻赚80多万

发表于 2013-12-23 13:30: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时下,很多手机QQ玩家爱买“Q钻”,用来装扮QQ空间,或增加游戏经验值。“Q钻”通常由腾讯公司与手机通信运营商结算费用,但在开通“Q钻”与结算之间存在时间差,这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大学毕业生常明瞅准这个空子伙同他人,大肆购买余额不足的不记名手机卡,用来定制QQ会员服务,借此倒卖“Q钻”,10个月赚了80多万,导致腾讯公司损失超过1000万元。日前,涉嫌诈骗罪的常明等7人被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起诉,该案将在下月开庭。      通讯员 冯琦 文轩 李春丽 扬子晚报记者 于英杰

    曾经 他是自主创业的“电脑高手”

    上学时梦想成为马云式的网络CEO

    毕业后通过点卡平台销售充值卡

    今年23岁的常明学的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徐州经营一家网络工作室。早在读大学时,常明就梦想能成为马云式的网络CEO,因此热心钻研网络技术和营销手段,成了一名网络高手。大学一毕业,他开始自主创业,凭着专业技术,用1500元从一家网络公司买了一个点卡平台,主要经营话费、游戏点卡充值等服务,赚取差价。

    开店不久常明发现,近年来,腾讯公司的“Q钻”产品在网上销售十分红火。“QQ钻石”简称“Q钻”,是腾讯公司在QQ上推出的一种增值服务,依据红、蓝、紫、粉等不同颜色划分等级,拥有不同等级的“Q钻”玩家在进行QQ游戏或其他QQ业务时相当于VIP,享有不同的特权等级。比如“黄钻”可以装扮QQ空间,“蓝钻”则有为QQ游戏经验加成等功能。市场上,“Q钻”供不应求,10元左右的一个“Q钻”有时被炒到20元。

    经营方面,腾讯公司按月收取每个“Q钻”10元左右的使用费,与手机通信运营商结算。2011年5月,常明开始经营“Q钻”业务。他通过点卡平台,向买家发布销售“Q钻”的信息。可两个月下来,他发现“Q钻”获利甚微,便想着其他门路。

    如今 他成空手套白狼的“网络骗子”

    受“网络大亨”指点,看到“爆卡刷Q钻”的商机

    利用手机扣费时间差“空手套白狼”

    去年初,常明发现在自己的交易平台出现几个出货量很大的“Q钻”供应商。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常明掌握了“爆卡刷Q钻”的赚钱之道。

    原来,QQ用户开通“Q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腾讯公司官网直接购买;另一种是通过手机短信订制,即通过手机话费付款的方式购得。第二种方式其实是“先开通后付费”——“Q钻”开通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后,由手机通信运营商代扣手机话费,来抵扣购买“Q钻”的费用。

    因为“先开通后付费”的结算方式存在一个时间差,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爆卡刷钻”提供了空间。他们通过大量购买余额不足的不记名手机卡,发短信向腾讯公司订制Q钻(只需付3条短信费),再把Q钻以几元至10元的价格出售给网络买家。由于手机卡的话费在购买“Q钻”时不是同步扣除,致使日后腾讯公司在与手机通信运营商结算时,因手机卡上余额不足,结果无法获利。这样,“爆卡刷Q钻”相当是无本得利。

    获得如此“商机”,常明当即雇来郑某、佟某等3人准备大干一场。他为此专门订购5台用于自动发送订制短信的“短信猫池”设备。“短信猫池”可以直接插入8至16张手机SIM卡,与电脑相联后,一张卡在一分钟内就可完成一次“Q钻”业务订制。

    刷爆一张不记名的手机卡,至少赚100元

    带领“草台班子”,10个月赚了86万

    掌握了门道,又配备了“短信猫池”,常明在业内知名的麦卡网上开了一家“有有卡盟”的网店,“摆摊”卖“Q钻”。

    与此同时,常明在各大网站论坛、百度贴吧、QQ群上发帖留言来进行宣传,他的客户逐渐多了起来。

    “大量红钻、黄钻、蓝钻、绿钻、粉钻出售,单钻一月3元,买二送一……”这是常明经营的“有有卡盟”在被封前打出的“Q钻”供货广告。常明发布出售“Q钻”的价格,通常只有腾讯官网的1/4到1/3不等。薄利多销,生意异常火爆。到去年7月,他的业务量大增,有时一天能卖出上百个“Q钻”。

    “一张从广东买的不记名手机卡,每张卡的余额约5元。开通一个‘Q钻’需要至少3条短信,如果开通10个‘Q钻’,需要至少30条短信,这就花费3元,手机卡上剩下的2元就拿来备用,一旦发错短信,还可以重新发送。我用一张不记名手机卡,订制‘Q钻’后抛售,就能赚到20元。”常明落网后向检察官坦言,一张不记名手机卡到刷爆为止,赚上100元不成问题。

    截至去年底案发,常明带领他的“草台班子”疯狂作案,赚到86万余元的“黑钱”。

    买家Q钻被限制使用,他们会帮着重新开通一个

    涉嫌诈骗罪,7人被提起公诉

    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对网上长期骗刷“Q钻”的行为,腾讯公司早有觉察,并相继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对抗措施,比如通过对手机号码归属地和QQ归属地查询,对骗刷“Q钻”的QQ号码予以限制使用。可由于众多不记名手机卡在市面流通,腾讯公司疲于应对,根本无法杜绝“爆卡刷Q钻”的现象。

    作为电脑高手,常明等人也非常清楚腾讯公司的技术对抗措施,于是玩起了“躲猫猫”。但凡有客户提出其购买的“Q钻”被腾讯公司限制使用,常明等人都会为该客户如法炮制,开通一个新的“Q钻”服务,以此保证自己的“商业信誉”,财源自然滚滚来。

    去年10月,腾讯公司报案:网名叫“酷兜兜”的人利用腾讯公司与手机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结算账期时间差,骗取腾讯公司的增值业务,大批货款无法回收。民警立即调查,发现“酷兜兜”正是常明。此后,他在徐州落网。

    警方查明,除了常明等4人,还有李某、戴某、史某等“业内人士”在“爆卡刷Q钻”获利,他们共给腾讯公司造成损失1000余万元。

    检察官认为,常明等人使用余额不足的不记名手机卡,通过短信订制“Q钻”业务,使腾讯公司误认为是正当交易,从而受骗,导致拿不到对价的费用,属于典型的网络诈骗犯罪。日前,常明等7人被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该案将在下月开庭。

    ■检察建议

    结算上有漏洞 腾讯应加强防范

    云龙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昕说,常明等人“爆卡刷Q钻”并非个案,反映出腾讯公司在业务费用结算、业务销售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对此该院专门发出一份检察建议,就此提醒腾讯公司加强防范。目前,腾讯公司正在进行查漏补缺,加强技术保障。同时,云龙区检察院还向手机通信运营商发出建议,提醒他们对余额不足的不记名手机卡实施重点监控,并严格执行手机卡销售实名制。(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来自:扬子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