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3|回复: 0

(网友)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 “乡愁”引中国网民专家热议

发表于 2013-12-28 12:37: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最近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颇具清新诗意的表述“乡愁”概念引发了专家和网民的热议。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的现实也让专家和网民呼吁,莫让“乡愁”成为稀缺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乡愁’一词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城镇化规划,这是很少见的。”此间参加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
  “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专员杜晓帆考察了中国多地的古村落,他大声疾呼——“人类永远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传统村落如何有传承的土壤?”新浪网友“就是玉米的小屋”表示,每次回乡都难觅儿时的记忆,那小桥流水,深巷,亭柱画樑的老宅,青砖铺路花草满园的庭院,都只能在梦里依稀。
  而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中国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大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变成了追求GDP增长的“跑马圈地”,成了塑造政绩的大拆大建。
  快速膨胀的城市规模,也使一些城市不堪重负,“城市病”愈加明显。网友“有人区”说,三十年前家门口能挖到野菜,二十年前需要步行半个小时,十年前需要骑上摩托,现在,开车两小时见不到田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说:“迅速扩大的城市规模导致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居住用地紧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使城市的环境与品质不断下降;盲从混乱的规划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正丧失独特的历史文化个性。”
  “此次会议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定调,是对过去城镇化建设思路的某种纠偏。”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认为,发展和推动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但在实际情况中,或多或少存在发展思路的“迷失”。城市的发展没有融入大自然,居民望不见山、看不见水,“乡愁”成为稀缺品。中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正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
  “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张怀西提出,“现在中小城市处于快速增长期,人口会进一步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增长,尤其要关注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规划与实施,才能让乡愁留住。”
  “时光延续建设才有延续。”张怀西表示,没有历史传承,就会丧失风格,失去人文气息,就会千篇一律。城镇化建设必须延续文化、繁荣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地名、建筑、民俗、民风等,不仅会使城镇化建设各具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城镇化不止是钢筋泥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期待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都可以融合发展,别让‘乡愁’真的只在梦中出现。”新浪微博网友“何处话凄凉”说。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