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8|回复: 10

[随笔]

发表于 2014-1-1 08:37: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备自领益州牧。三国演义的故事。州牧者官名也。大概就是一州之地的放牧者吧 。刘备放牧的套路倒是简单:一哭二拜三结义。所以有言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说法了。但凡抽泣之际,便是女人最有杀伤力之时。刘备深谙此道。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哭泣,被牧者自然不要命的为他奋斗了。
       哭牧,使得被牧者甘心为其所牧。哭,看似柔弱,其实已得水的真谛,故为至善者也。当然,哭也要辅助以拜与结义,要笼络一帮人在周围,否则怨妇似的哭,没人理会,哭有个屁用?不幸的是,日子久了,被牧者还是大彻大悟: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不过如此而已。哭拜结义摔,无非为了一个字:牧。说到底,刘备还是脸皮挺厚的:自我封官益州牧。他姓刘,于是攀上了天子,以皇叔自居了。难怪后来有身份的人对所牧之人常赏赐一个嘴巴了:你也配姓赵?!怕啊,怕姓被夺了去以便自领之。阿Q姓赵——鲁迅说的。
       曹操,牧之高手,精通借、骗、哄、负。“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被鹰啄了,当然是牧鹰者的耻辱啦。当了什么还要立牌坊,曹操是也。“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就是这句话的现实版。曹操深知牧者必须有个幌子,于是便以汉家臣子自居了——自领了丞相。和刘备的刘皇叔自居而自领益州牧倒是一个手段。
       牧驴者常给驴罩上眼罩,于是驴就围着磨打转了。若在驴的鼻子前在放一根胡萝卜,驴就转得更欢了。“尔等再忍忍,前面有梅林”,牧的人们是口水哈喇了。马踏青苗,按律当斩。于是装模作样自刎。当然最后割发代首了事。曹操的这些都当然都是小儿科啦。
       看着军需官的头,曹操暗乐:尔头借我用用好吗?哈,原来军粮不足军心不稳,眼看牛羊大乱,于是牧羊犬也倒霉了。看着“狗头”高挂杆头,被牧者也就安静了许多。
       和刘备的善哭不同,曹操善笑。火烧赤壁,曹操笑;败走华容道,曹操笑。能在此时还能哈哈大笑的,当然是英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看,曹操的牧歌多么铿锵。孙权得曹刘二者之精华兼而有之,于是自领吴地而牧了。
       牧羊犬、弓等,都是牧者所用的。只要牛羊已经足够驯服或者牛羊不足了,那就等着兔死狗烹或飞鸟尽良弓藏吧。牧的目的,当然是宰了吃的。鲁迅不是说“歪歪倒倒地只看见吃人二字”?当然,邪说!牧者也讲“休养生息”的。牛羊的休养,生小崽子都是牧者必须的,否则吃完了就没有下顿了。盗也懂这个道理,故有“盗亦有道”之说。总之,斩尽杀绝,牧之蠢者也。
       自汉以后,也许是感觉太赤裸裸了吧,也许是牧与被牧常常能颠倒互换的,于是官名牧没了。然而牧有瘾的,被牧亦然。小学的班级里,班长、副班长、这个委员那个委员、课代表、组长等大大小小几乎占据“大半江山”的官,无一不显示着牧字的快乐。从小就被牧习惯了的我上大学时,脱了牧的那一小段时光忽然感觉百无聊赖:头呢?心里空闹闹的。真的感谢下岗失业,我有了那么点自己牧自己的尊严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昔日王侯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都说明了牧字的神奇——充满了变数。什么时候“肉食者鄙”真正能从心里消失,什么时候牧者如父母牧着子女一般,也就无所谓牧与被牧了······
      
驴推磨.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09:08:02 | 查看全部
一个牧字,在作者笔下,援引三国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语言精炼,味道十足!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11:06:11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留墨。元旦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13:14:11 | 查看全部
不是下岗  你能成富翁吗  哈哈哈  恭喜哥下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15:07:08 | 查看全部
侃侃而谈,作者文笔犀利了得。三国人物心理分析的不错。牧原来自在人心。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18:36:41 | 查看全部
感谢支持打工文学.擂台赛有你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8:35:26 | 查看全部

回 3楼(睫毛下的眼泪) 的帖子

哈,我可不是富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8:35:52 | 查看全部

回 4楼(沐沐) 的帖子

谢谢留墨与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8:36:08 | 查看全部

回 5楼(鲁宝林) 的帖子

谢谢留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5:04:27 | 查看全部
哲理通透,美文一篇。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