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2|回复: 3

谨防信息诈骗犯罪 警方:遇转账要求先拨81234567咨询

发表于 2014-1-3 07:5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是一年新春到,一些旁门左道之徒,又将贪婪的目光盯在了别人的口袋上,妄图狠捞一笔。虽然法律会给这些人予以应有的制裁,但加强自身防范,避免上当受害,则是市民群众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今起本报推出“新春治安防范系列提醒”,希望能帮助市民避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非接触性信息诈骗犯罪呈现明显上升势头。去年,深圳非接触性信息诈骗犯罪同比上升两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去年6月6日,深圳警方创建国内首家“反信息诈骗中心”。反信息诈骗专线81234567开通以来,警方共接群众来电逾14万人次,平均每周增长12.48%,最高一天达1313次;咨询员直接劝阻被骗8698人,涉及金额达1亿多元;帮助1058名事主拦阻被骗资金1509多万元,其中全额拦阻39起270多万元。

目前冒充公检法、QQ冒充亲友诈骗、猜猜我是谁、网络改号冒充亲友等信息诈骗是发案最高、危害最大的诈骗类型。

骗术一 冒充公检法

【惯用伎俩】

冒充公检法等部门公职人员,以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为由,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恐吓,并要求受害人转账到指定账户。2013年,此类犯罪非常猖獗。广东省公安厅曾专门发布微博提醒。

【典型案例】

2013年春节期间,市民张先生接到显示号码为“+862083832980”的来电,对方自称是广东省公安厅办事部门,声称张先生涉嫌经济犯罪,要求张先生到湖南长沙接受调查。张先生虽然莫名其妙,但查询发现020-83832980确实是广东省公安厅对外公布的总机电话号码。

当再次接到+862083832980”的来电,惶恐的张先生拼命解释自己向来遵纪守法。最后,对方表示相信,但认为张先生可能被他人盗用身份,其银行账户涉嫌洗黑钱,将面临被没收的可能。最后,对方要求张先生把账户内存款转到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自证清白。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张先生随即将账户中的5万元现金转账到“国家安全账户”,结果遭遇损失。

骗术二 QQ冒充亲友

【惯用伎俩】

犯罪分子利用木马技术盗取他人QQ号以后,向对方亲友发送请求帮助的信息,骗取巨额钱财。

【典型案例】

2013年3月,深圳女白领毕女士在家中突然接到“儿子”的QQ留言。QQ上,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说,自己的同学出了车祸,手术急需10万,让母亲赶紧打钱。毕女士要求“儿子”通电话,他说电话不小心掉在马桶里了。毕女士没有多想,立刻通过网上银行转款10万到指定账号。15分钟后,“儿子”在QQ上说,款项不够,需要追加15万。毕女士顿起疑心,儿子帮同学怎么热心到了这个份上……事后一了解,原来骗子盗取了儿子的QQ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07:50:41 | 查看全部
骗术三 猜猜我是谁

【惯用伎俩】

犯罪嫌疑人随意拨打事主电话,并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事主亲友,一步步地诱导事主将钱打入其指定账号,收到钱款后随即关停手机失去联系。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深圳警方成功打掉一个24人电信诈骗犯罪团伙,该团伙长期盘踞在我省多地,以通过网上购买事主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猜猜我是谁”的方式骗取事主信任后进一步诈骗钱财,作案范围涉及全国18个省市,涉及疑似被害事主约1500人,涉案金额高达800余万元。

骗术四 网络改号冒充亲友

【惯用伎俩】

犯罪分子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取事主手机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改号技术,随便用一部电话拨打事主手机,此时事主手机均显示来电为亲友电话。在一时不查之下,被犯罪分子要求转账,蒙受损失。

【典型案例】

2013年8月,深圳男子王先生接到在外地出差的妻子电话,电话里妻子嗓音沙哑,张口叫老公汇款20万应急。王先生问妻子嗓子怎么了,妻子说感冒了。王先生网上转账,不久又接到电话要求再加10万……原来骗子通过改号软件欺骗了王先生。

遭遇转账请求 先向警方咨询

非接触性息诈骗是随着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电话、网络即时聊天等通讯工具或网络终端发布虚假信息,利用ATM、网络银行骗取群众财物的一种新型犯罪。此类案件,不法分子和受侵害人基本没有实质接触,且不法分子往往通过在海外设立网站,通过网络电话、传真、QQ等现代通信工具实施诈骗,骗局一旦成功,不法分子就会在境外通过多个银行将款项在几分钟内转走,群众想要挽回损失非常困难。同时,境外犯罪也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

警方提醒市民,遭遇转账请求,无论自己是否觉得合理,最好先拨打81234567,向警方进行咨询,避免上当受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07:51:43 | 查看全部
“航班取消”短信 可能是诈骗陷阱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解树森)就在航班起飞当天,却收到航班取消需要退票、改签的短信,而且姓名、票号信息准确无误。昨日,在深圳出差的杨婕女士差点就陷入这样的骗局。

昨日,来深圳出差的杨婕女士准备返回重庆,刚准备去机场却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预定的航班已取消,改签或退票需要拨打短信提供的400开头的客服电话。

杨女士对记者说,因短信显示的旅客姓名、航班号等信息均准确无误,因此她并没有怀疑,就直接拨打了“客服电话”。电话里,客服人员准确地报出了杨女士的身份证号、航班信息等,并表示退票可获得200元的额外赔偿。由于没有确定改签和退票,杨女士先后5次拨打了“客服电话”,发现接电话的客服人员为同一个人,杨女士便产生了怀疑。让她确定对方是骗子的,是该“客服人员”说退款要打到杨女士的银行账号里,要杨女士提供银行卡号和相关信息。

随后,杨女士登录航空网站查看,并拨打了航空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确认航班根本没有取消。“太让人诧异了,对方怎么会完全掌握我的个人信息!”

对此,西部航空公司表示,近期多家航空公司旅客均反映收到不明手机号码发送的短信,短信内容为旅客购买航班有变动,要求旅客按照短信中400开头的电话联系他们进行机票变更与退票业务,并在电话中让旅客提供银行卡信息和手机验证码用于退款和收取手续费。当旅客提供了以上信息,实际上是帮助犯罪分子进行了银行卡资金转出操作。

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提醒,市民如需调整行程,应通过正规的渠道联系购票网站,或者直接与航空公司联系。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部分案件进行调查。

来源:深圳特区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 11:10:03 | 查看全部
防诈骗,号码要记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