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思乡

【线上活动】朋友们:来“打工者之家”唠唠“年”的习俗“年”的趣闻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5:08:47 | 查看全部
我今年56岁,在三个地区生活过,山东德州,天津宁河,现居沈阳新民,每个地方过年习俗有所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5:26:13 | 查看全部
我先说说德州过年的部分习俗: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过年,很是热闹,舅舅有个拜把子哥们,我叫他干舅,每年的三十晚上,舅舅和干舅就会分别到两家拜年。
       外婆家的外屋正中墙上挂着家谱,非常庄严,家谱下面的八仙桌上供满了干果食品,还有香炉,他们俩人齐刷刷的跪在摆放祖宗的牌位前,先给祖宗磕头,然后叫我外婆,娘!儿子给您磕头了。外婆就会说:起来吧!我在一旁看热闹。高兴极了!
     舅舅们  磕完头,就放鞭炮然后吃饺子,但是,不许吃饱,剩下一半肚子去干舅家吃。很有意思,后来他们都结婚了,每年依然如故,不同的是,带着两个舅妈,那个热闹的场面至今我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21:30:04 | 查看全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22:25:41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思乡) 的帖子

小的时候昐着过年,成人后忙着过年,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每天都象过年,过年的味道也就淡了。记得小时候,老家过年家家都要在腊月28、29开始炸糯米圆子,而且炸的很多放在蓝子里除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年饭时吃。每当炸圆子的时候,就是我们小孩子串门的机会,七大姑八大妈,三大舅四大叔,到那家都有大人给圆子吃,未了还问一句“好吃吗”,小孩子们都会笑嘻嘻的回到“好吃”,当晚孩子的我们肚子也就饱了。再大点的那年,我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要炸那么多的圆子啊?”爷爷哈哈笑着说:“圆子就象是金元宝啊!”。后来我知道了,炸圆子,吃圆子就是农家祈祷来年收成足、生意人祈福来年行情旺,老百姓人人都祈福来年能比今年好。今年又要到炸圆子,吃圆子的时节了,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20:11 | 查看全部

回 13楼(lb_lylq) 的帖子

感谢朋友参与过年话题活动!是啊!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像过去的年。您讲的您家乡的圆子很有趣的习俗,顺便问一句,圆子,是不是用油炸的?
德州我外婆那里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是炸丸子。炸好多,还有果子。我小时候就吃不了油腻的食物,我都是等丸子果子,放干巴了才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27:01 | 查看全部
在继续说:德州我外婆那里过年的事情,大年初一,家族拜年大行动,小辈的串着各家给老辈的叔叔婶婶,大爷大娘拜年,如若哪家长辈不在家,也是照样磕头,起来时会说:我头磕着了,等老人家回来划拉吧!那时的我就纳闷,心想!头磕地下怎么能划拉的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09:30:46 | 查看全部
过大年,购新衣,包水饺,擦玻璃,走亲串友齐乐乐,鞭炮声声谱新曲,美丽烟花绽异彩,笑语连天多甜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33:34 | 查看全部
在聊聊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先说说初一拜年吧!也是家族相互拜年,有意思的是,来人进屋就说:三叔二大爷,过年好!对方就会说:免了吧,年过去了。然后大家就会说着喜庆话,笑着再去下一家继续拜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0:01:27 | 查看全部
长沙过年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承。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扫扬尘”。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民谣曰:“辞了灶,年来到,妹子要花,伢子要炮,始助要新衣,爹爹要新帽”。是日起,长工下工,匠师不再上门,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岁终之日叫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掌灯时分,焚香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曰:“请辞岁”。各家起立迎之,捧出点心旱茶,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乐得合不拢嘴,因而有谚云:“小孩盼过年”。
  
  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所谓“有钱无钱,萝卜过年”。
  
  除夕年关,在万民欢乐的同时,也不乏“有家不敢归”的贫困人,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债主收债,匠师收工钱此时已是最后期限,城镇街巷、乡间小路上收帐人的灯笼火把川流不息,有的人家无法付帐,铜壶衣服可能被人提走,所以只好外出躲帐。还有的在辞年之后,用红纸书写“衡门衍庆”4宇贴于门上,紧闭大门,任何人不得出进,叫“封财门”。问帐客无奈,好事者乃作打油诗:“贫家早早掩财门,债主虽临难进门。恼煞商家收帐客,无钱反吃闭门羹”。
  
  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自古“爆竹闹元日,万众纵情欢”。辛亥革命后,将公历1月1日叫元旦,改夏历元旦为春节。
  
  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然后人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把天地神明,择吉时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接着儿孙依次向长辈拜年,抢先到井边挑第一担水,并点香烛把并神。早餐吃剩饭,叫吃隔年粮,寓意衣食有余。菜看以素为主,离不开青菜、芋头、豆腐等,寓意人丁清吉,万事遇头,清白传家。饭后晚辈向家族长辈拜年。清朝时,拜年行跪拜礼,初一一般不外出拜年。民国以后,改跪拜为拱手作揖,家庭内拜年毕,邻里互拜,气氛热烈。但若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有人进屋拜年,主人起立拱手:“请拜上门年”,并热情地以上等旱茶招待。
  
  城内多在天明出行,到亲友家登堂揖拜。前清捐有虚衔者,个个衣冠顶戴,大摇大摆,高视阔步赴各处拜年。商人嗜摈榔,出入各家均“香茶奉罢果盘开,槟榔元宝双双来”,曰中嚼个不停。交游广的生意人,自己不亲往,就使晚辈或佣人持名帖投贺,叫“拜帖”,即后世贺年片之来历。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认为“北(风)主丰,南主歉”;阴多晴,暗多雨。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元旦抱柴进门,意“进财”。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有的读书人则书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大吉大利”。初一特忌粗俗不雅之言,以为此日挨了骂,要挨一年的骂。大人总要事先叮嘱小孩:初一要说好话!万一小孩说漏了嘴,大人马上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
  
  初二日,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日聚饮。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行,宋时更盛。文天样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小孩子喜欢在墙角点松明,边烧边唱:“正月十五元宵节,烧了虫蚁上天歇”。离祖坟近的,还向坟前送烛,让祖先同享人间灯火。
  
  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城乡街坊村寨宗庙家族几乎都扎“龙”。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59:23 | 查看全部

回 18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看来沩老师是长沙人,感谢位老师带来的家乡过年习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