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文字令人眼前一亮,因为在我国,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
现在不少企业通过完善节能降耗机制,给员工节能挖潜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让“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为员工节能降耗建立了动力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员工们从日常工作中捕捉到了节能降耗的潜力所在,太平洋机电集团技术中心创建节约型青年团队,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入手;上海良纺纺机专件有限公司热处理车间修复废弃多年的高频感应器冷却系统,代替多用炉冷却油的循环系统,将收聚的雨水,替代自来水补充局部冷却水。这些举措,可谓是动足了脑筋。
如今,节能减排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建设节约型企业,没有最基层班组员工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实现的。
然而,有些企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却不能让我们乐观和轻松。有的领导谈起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话题时,大多是高瞻远瞩、高谈阔论,没有将节能减排压力层层分解,责任下移至班组、员工。当深入到基层班组调查时,经常看到的是大白天亮着的白炽灯、敞开门窗使用着的空调机、24小时不关机的微机……浪费可以说无处不在。在班组,有些员工对节能减排的概念都不甚清楚,有的员工对设备耗能指标、影响耗能的因素、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合理、节约的意识和潜力在哪里以及节能措施均一问三不知。有的员工,在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等方面尽心尽职,但节能意识却较差,认为设备只要能正常运行就万事大吉,而对设备是高效运行,还是高耗运行则不甚了解或根本不去关注,致使企业众多的节能措施由于实际操作者节能意识淡薄或操作技能缺陷而不能落实到位。如果我们企业的员工都积极开动脑筋,在纷繁的数据、运行状态变化中捕捉到潜力所在,找到节能降耗的答案,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节能减排重在入脑落行,要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智慧,做好节能减排的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