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一位企业家在《人民日报》发表感言称,创新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过程,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的常态。
由此不禁想起最近太平洋机电集团总裁李培忠在谈到创新时的感受:不敢不创新,因为创新是当前集团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生存之源、立身之本,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我们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两位企业家的创新感言说明,创新已被当作了企业的生命线,已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无疑,这正是我们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最佳境界。遗憾的是,这样的佳境,还没有成为企业的普遍意识。
人是创新之源,培育创新主体,归根到底是要激发人的创造性。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创新文化和氛围,使人们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成果得到保护,创造的失误与失败得到宽容,那么,受到激励的人们,其创造潜能必能获得极大发挥,创新也必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而这样的创新环境,也将极大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推动形成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促使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企业经营团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要素、创新智慧、创新人才”已成为干部群众热烈反响的关键词。
由此,今天的创新内容已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从制度到体制,从管理到服务,有没有创新的理念,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有没有创新的意识,同样是决定其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道理同样如此。当创新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一个企业的自觉意识,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才有可能,民族振兴的脚步才能雄健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