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2|回复: 12

[随笔] 合肥大蜀山记

发表于 2014-1-20 08:24: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800万年前,大蜀山因火山运动而诞生了。此时,古猿正愁着往人、猿、猴哪个方向去变化呢。作为古火山,大蜀山应有的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不由得让人感慨,纵然有千言万语,似乎也只有“逝者如斯夫”了。作为山,它不大也不高,海拔284米,环山周长7.75km,面积8500亩,是合肥唯一的一座“大山”。远远看着,像极了天然的丰碑。
        四十年前,爬大蜀山是很有“朝圣”的味道的。同学们列队两行沿着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向大蜀山的方向前进着。没有公交车,步行大约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那时,我十一二岁吧。记得第一次爬上大蜀山顶,望着山脚下的“小人”以及远处飘飘渺渺的巢湖,心胸真的无比的舒畅,感觉世界就在我的脚下。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人如蚁 ”。从此,尽管不常爬山,也会在兴趣爱好栏写上:我爱爬山······
        曾经的大蜀山好像离合肥很远,以致爬大蜀山似乎过年一般。晴朗之时,抬头便看到青色氤氲笼罩着的大蜀山了,每每勾起那里是否为仙界的想象。现在的大蜀山真是合肥的福地了。人们三五相约,纵情于山水之间。看来置身于钢筋水泥丛林的人们的确向往真正的大自然了。然而,城市离山越近,原先的山的那种野性的恬淡安谧之美却越来越缺乏了,真叫人哭笑不得······
        山的东坡鸟瞰合肥。有台阶逐级而上。像极了南京的中山陵。两边苍松翠柏繁茂,鸟儿的呢喃给与了山的灵气,一片安宁肃穆。不时看到手持鲜花的人们前往山腰处故人的墓碑前以祭拜。墓碑上镌刻着生卒年龄,有的还写有生前职务、党员等。然而我只是关心其人在世上走了几个春秋。看着从十几岁的孩童到耄耋老人的墓碑,感慨黄泥岗上真的是无老少呀。孩子的奶奶、姥姥姥爷长眠在此。每年看看他们以求得心灵的安慰是必备的功课了。女儿侄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焚化了给他们,收到了吗?
        说起苍松翠柏,于我有故事的。那是一次祭扫蜀山烈士陵园后的一篇作文。我写的干巴巴的。说实话这种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的确是勉为其难的。爸爸越俎代庖了,大段的修改。几十年后,我只记得这么一句:风,在苍松翠柏间轻轻地吹着,像是人们的呜咽。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有点那么个意思,以至于每每爬山有风吹过时,我都下意识地看看松枝······
         较之于名山大川, 约300米高的大蜀山怎么看也都是个小土坡 。然而它的火山口却昭示着一个真谛:“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那是接地气通道口啊!据《庐州府志》:“有蜀僧于此结庐,偶思乡水以锡卓地,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故蜀山似乎以此而得名。
        蜀山得林而秀丽,傍董铺水而灵动,逶迤的南淝河项链般地随意蛇行在大蜀山的脚下,其东南面的巢湖镜子般镶嵌在庐州大地上。风水好极了:南方属火而有水,阴阳平衡;竦峙西方而鸟瞰平川,高下相较。难怪蜀山脚下的土地上出现了英勇的张辽、铁面的包公、呕心沥血的李鸿章、风流多情的杨振宁·····
        秀山傍水的大蜀山突兀于平原,虽无嶙峋怪石、奇松异兽,但却像一座丰碑承载了灵韵合肥两千八百万年生生不息的梦了······
大蜀山.jpg
大蜀山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09:00:55 | 查看全部
大蜀山,一座地标式的山,没有黄山的灵动,没有泰山的雄奇,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福地!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3:22:47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6:07:16 | 查看全部
很喜欢依山傍水的城市,接近自然,才能洗涤尘埃,心境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8:37:24 | 查看全部
没去过大蜀山的人,读此文也会爱上那里,老师的妙笔使大蜀山熠熠生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23:52:03 | 查看全部
上大学那会,和同学一起登大蜀山,听人说登大蜀山挺累,到之后了,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累。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23:57:59 | 查看全部
老师把大蜀山写活了
虽然你们那的山没我们这高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23:59:59 | 查看全部
    重庆市綦江县的白云观,地处石角镇的对面山上,距重庆80公里,再加上山路,估计有近90公里,最高峰马脑山海拔1354米,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和“川东道教圣地”。
    白云观,传为老子修炼遗址。明嘉靖年间江西道士杨常符游访至此修建道观,因挖地基时拾得一石砚,上刻“白云”二字,故以此命名。 据说,文革时期,当时白云公社党委书记强令所谓的黑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前去捣毁白云寺庙。那天本是晴天白日,谁知众人正干得起劲时,忽然间风声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来,而且风雨雷电仅限白云观山上弹丸之地肆虐。众人大惊,慌忙跪地磕头说“神啊,我等是被迫的呀,你要发怒就向那强迫我们的人去发吧!”然而,风雨之后,白云观已经毁损殆尽了。那位指挥捣毁白云观的党委书记也许是天神迁怒吧,早就命归西天,只活了六十多岁。约三十年后白云观才于1999年修复开放,现被列为西南三大道教场所之一,香火渐渐旺盛。
    綦江景致颇多,加之人文底蕴深厚,是重庆诸多其他区县无法比拟的。山、水、人、事,值得考究的数不胜数。然,綦江旅游业总是火爆不起来。探究其原因,不在于景,而在于人。这不是本文想要斟酌的事情,暂且摆在一边。
    而向友人推介綦江旅游胜景,笔者首谈白云观。理由有几个,一是本人祖籍便是綦江石角老瀛山脚,与白云观为邻,那里是笔者的心灵归宿;二则,笔者总以为綦江景观以白云观为甚。即便不谈人文、风景,仅仅纯粹纳凉,白云观自然凉风不亚于綦江境内之古剑山、横山、天台山以及丁山湖。身体非异常健壮者,山下着短衣短裤,上山非得添置长衣长裤不可。三则,白云观乃西南之仙境。
    老瀛山
    白云观位于老瀛山东南角,海拔1150米。此地,状似仙山蓬莱、瀛洲。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而瀛洲,出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日本,亦名东瀛,便来于此。中国海域辽阔,海上之诸岛,自古有之,即便传说也是可以考证的。)
    《十洲记》中关于瀛洲的记载如下: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老瀛山,即瀛山,其名来自于瀛洲。想罢,綦江,又名瀛州,盖因有瀛山。而瀛山之闻名,由来自白云观。
    传说,白云观乃老子修炼成仙之地。
    此地,长松拂地,孤峰突兀,雾起山腰,人间仙境一般,令人神往。
    传闻,明朝嘉靖任子年(1552年),道士杨常符(号福庵,江西人),游遍天下名山,终来此修炼。时遇山高无水,于是危襟正坐,默念祷告。突闻水声,凿而见泉,又得一石砚。石砚上刻有“白云”二字,白云观由此得名。此时,只见金牛穿径,连理呈祥,杨道士遂为白云观黄冠之祖。
  八景
    白云观有八景,八景各有其妙。古人多有题词。
一、石笋参天:白云观前,阳桥跨处,巨峰如笋而中空。有诗曰,突兀擎霄不避风……(略)
二、南岩仙弈:白云观南,盘石棋局,传说系老子所刻,红黑棋子系其所炼之仙丹。传闻,若将棋子弃于岩下,次日仍将复原。有诗曰(略)
三、洞天玉井:白云观前稍右,有仙泉一眼,沁人心脾,清妙之感,不可名状。有诗曰,千秋一局棋,来此望仙仪……(略)
四、琼枝连理:即在玉井之上,古树想取数丈,枝蔓交结不可解。有诗曰,玉树交加竞逞芳,缀露琼花并吐芳……(略)
五、龙头云霭:白云观之西,一岩突出,如龙舌。有诗曰,声壑雷轰万啸松,吐沫翻滚几万重……
(略)
六、飞泉喷玉:在白云观西,天目庵前,清泉如一串串玉珠坠落山下。有诗曰,浪说庐山三百丈,碎玉玲珑一线牵……(略)
七、石梯呜琴:在观音堂前,水从石梯下淌过,声如宝珠落玉盘。有诗曰,水作冰玄石作琴,弹出空山万古音……(略)
八、岩波双鲤:岩畔小池,清澈见底,常年不竭,金鲤伴游。有诗曰,盈盈双鲤跃涟涟,共待风云上九天……(略)
    重庆建平小曰:人间仙境,跃然纸上。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心情不好的话,出去旅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 00:00:3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20:43:57 | 查看全部

回 3楼(一览众山)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