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的白云观,地处石角镇的对面山上,距重庆80公里,再加上山路,估计有近90公里,最高峰马脑山海拔1354米,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和“川东道教圣地”。
    白云观,传为老子修炼遗址。明嘉靖年间江西道士杨常符游访至此修建道观,因挖地基时拾得一石砚,上刻“白云”二字,故以此命名。 据说,文革时期,当时白云公社党委书记强令所谓的黑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前去捣毁白云寺庙。那天本是晴天白日,谁知众人正干得起劲时,忽然间风声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来,而且风雨雷电仅限白云观山上弹丸之地肆虐。众人大惊,慌忙跪地磕头说“神啊,我等是被迫的呀,你要发怒就向那强迫我们的人去发吧!”然而,风雨之后,白云观已经毁损殆尽了。那位指挥捣毁白云观的党委书记也许是天神迁怒吧,早就命归西天,只活了六十多岁。约三十年后白云观才于1999年修复开放,现被列为西南三大道教场所之一,香火渐渐旺盛。
    綦江景致颇多,加之人文底蕴深厚,是重庆诸多其他区县无法比拟的。山、水、人、事,值得考究的数不胜数。然,綦江旅游业总是火爆不起来。探究其原因,不在于景,而在于人。这不是本文想要斟酌的事情,暂且摆在一边。
    而向友人推介綦江旅游胜景,笔者首谈白云观。理由有几个,一是本人祖籍便是綦江石角老瀛山脚,与白云观为邻,那里是笔者的心灵归宿;二则,笔者总以为綦江景观以白云观为甚。即便不谈人文、风景,仅仅纯粹纳凉,白云观自然凉风不亚于綦江境内之古剑山、横山、天台山以及丁山湖。身体非异常健壮者,山下着短衣短裤,上山非得添置长衣长裤不可。三则,白云观乃西南之仙境。
    老瀛山
    白云观位于老瀛山东南角,海拔1150米。此地,状似仙山蓬莱、瀛洲。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而瀛洲,出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日本,亦名东瀛,便来于此。中国海域辽阔,海上之诸岛,自古有之,即便传说也是可以考证的。)
    《十洲记》中关于瀛洲的记载如下: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老瀛山,即瀛山,其名来自于瀛洲。想罢,綦江,又名瀛州,盖因有瀛山。而瀛山之闻名,由来自白云观。
    传说,白云观乃老子修炼成仙之地。
    此地,长松拂地,孤峰突兀,雾起山腰,人间仙境一般,令人神往。
    传闻,明朝嘉靖任子年(1552年),道士杨常符(号福庵,江西人),游遍天下名山,终来此修炼。时遇山高无水,于是危襟正坐,默念祷告。突闻水声,凿而见泉,又得一石砚。石砚上刻有“白云”二字,白云观由此得名。此时,只见金牛穿径,连理呈祥,杨道士遂为白云观黄冠之祖。
  八景
    白云观有八景,八景各有其妙。古人多有题词。
一、石笋参天:白云观前,阳桥跨处,巨峰如笋而中空。有诗曰,突兀擎霄不避风……(略)
二、南岩仙弈:白云观南,盘石棋局,传说系老子所刻,红黑棋子系其所炼之仙丹。传闻,若将棋子弃于岩下,次日仍将复原。有诗曰(略)
三、洞天玉井:白云观前稍右,有仙泉一眼,沁人心脾,清妙之感,不可名状。有诗曰,千秋一局棋,来此望仙仪……(略)
四、琼枝连理:即在玉井之上,古树想取数丈,枝蔓交结不可解。有诗曰,玉树交加竞逞芳,缀露琼花并吐芳……(略)
五、龙头云霭:白云观之西,一岩突出,如龙舌。有诗曰,声壑雷轰万啸松,吐沫翻滚几万重……
(略)
六、飞泉喷玉:在白云观西,天目庵前,清泉如一串串玉珠坠落山下。有诗曰,浪说庐山三百丈,碎玉玲珑一线牵……(略)
七、石梯呜琴:在观音堂前,水从石梯下淌过,声如宝珠落玉盘。有诗曰,水作冰玄石作琴,弹出空山万古音……(略)
八、岩波双鲤:岩畔小池,清澈见底,常年不竭,金鲤伴游。有诗曰,盈盈双鲤跃涟涟,共待风云上九天……(略)
    重庆建平小曰:人间仙境,跃然纸上。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心情不好的话,出去旅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