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80|回复: 16

[随笔] 家乡的年

发表于 2014-1-20 10:49: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乡的年

                                                       文/杨秀彬
    窗外,不时传来几声爆竹的声音。那是顽皮的孩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提前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而我,心却随着那爆竹声,飞向了,儿时的老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过年时节,便想起王安石这首喜气洋洋的古诗,就不由自主地忆起家乡的过年习俗。
    家乡的年,是那样的让人留恋,是那样的让人刻骨铭心……
    在我的印象中,在记忆深处,过年是我们儿时,最快乐的时光。干脆说,那就是我们小孩的狂欢节……
    农历二十四,过年的气氛,从那天真正开始。大人小孩都忙碌着,除扬尘,推汤圆,杀年猪,准备着过年的年货。
    只记得,这几天盼过年的心情,度日如年……
    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迎来了年三十,大人们忙着张罗着一桌丰盛的饭菜。在大家吃年饭前,首先举行祭拜已故亲人的仪式:摆好菜,饭碗,酒杯,斟上酒,点起香烛,烧点福纸(长钱、散钱),请先人(已故亲人)上座,同时说一些身前的事,保佑子孙平安幸福发财的话,小辈们还要给先人磕头。祭拜完毕后,大家才上桌享受丰盛的年饭。吃过年饭之后,我们则欢呼着,呼朋唤友,到处玩耍(这一天大人是不会管的,因为他们相信这一天过得高兴,一年都会如此)。
    正月初一,一早起来母亲会给我们煮又大又圆的大汤圆,在我的记忆中,年年如此,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惯。
    初一拜年的红包,是我们的最爱,那也是为什么过年让我们那么难忘的原因。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主要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他们磕头,说点祝福的话,他们就会给压岁钱。更为高兴的是去给外公、外婆、嬢嬢、姑爷、舅舅家拜年,他们会逗着我们给他们磕头,只要磕头,就有拜年钱,小孩子经受不住钱的诱惑,磕头就磕头。有了钱,就可以买火炮、买糖,总之,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钱一般都是自己支配,大人是不会过问的。
    过年,有时村里还会组织玩龙灯、玩狮子、耍花船……
    家乡的年令我回味无穷,家乡年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亲情的美好,它体现了浓浓的亲情,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年文化。近年,人们物质富有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年,却慢慢被我们遗忘,现在的年好像缺一点什么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0:49:50 | 查看全部
又是一年春节到,提前拜年赶个早:愿大家马年新春快乐!合家幸福!开心一年!健康永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0:54:11 | 查看全部
家乡的年,新奇,喜庆,热闹,团团圆圆的味道氤氲着记忆,芬芳着年的情怀!

学习杨老师美文,问好,祝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0:57:19 | 查看全部
胡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0:58:03 | 查看全部
近年,人们物质富有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年,却慢慢被我们遗忘,现在的年好像缺一点什么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2:17:56 | 查看全部
[s:651][s:651][s: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2:49:19 | 查看全部

回 5楼(杏林鸿雁) 的帖子

谢老师来踩,见笑了     
多多关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6:19:31 | 查看全部
过年这个传统节日得传承下去,不仅是家人的团聚,更是文化的积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23:04:38 | 查看全部
我时常想起童年时期家乡的年,那是怎样地企盼着过年的时刻,我想念乡村的节日,想念那些乡间小路;想念那些头戴围巾和穿着新衣服的孩子,想念他们纯朴的目光......喜欢她们望着我!
学习杨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3:21:03 | 查看全部

回 7楼(一览众山) 的帖子

谢孙老师来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