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53|回复: 15

[随笔] 也谈精华帖

发表于 2014-1-22 10:22: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何谓精华帖?我看很简单:可读性、思想性的结合。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也就是毛泽东说过的“好看又好吃的东西。”一篇文,如果你耐着性子都读不下去,那么无论其思想性多么深刻,都不能达到作者写文之目的,自然不能称之为精华帖——美文了。一篇文你津津有味地看着目不暇接,然而只是黄色描写,下流的东西,自然也不能称之为精华帖了。
         文以载道。这个“道”,不一定非要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情感也行的。但情感多为主观感受,你这厢感动的一塌糊涂,然而没有把握好人类的普遍情感,没有以景喻情,于是别人眼里就是无病呻吟了。很多这样的文,看似文笔优美,洋洋大论,然读后,你往往根本不知其所云。于是,这样的文我看也不能称之为精华帖的。这样的所谓“美文”还有个共性:故作高深。其实这就更加犯忌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有人誉为千古第一诗。之所以有如此美誉,一者朗朗上口,二者通俗易懂,三者把人类思乡的情感通过如霜的月光巧妙传神地表达了出来。《钗头凤》,爱情的情感也是通过“红酥手黄藤酒”而曼妙地表现了出来。
         情感如此,道理亦然。文章不能说明问题的,再长也无用。现在有的文社规定文少于三千字就不能为精华,我看简直就是“痞子”规定。按此逻辑,韩愈的千古名篇《杂说四》,两百字不到的小短文,简直就是垃圾了!
       结论:能毫不费力读完的文字,这是能否精华文的第一步。读完后,掩卷遐思,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不是不知所云,这就是精华文的第二步。作者的观点、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共鸣,这就是精华文的第三步。有此三者,何愁难哉精华文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37:31 | 查看全部
总的来说,好的文章一定能引起读者共鸣。感谢老师分享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37:54 | 查看全部
能毫不费力地读完的文字。
读完后,掩卷遐思,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
作者的观点、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共鸣。
学习老师精华三部曲,鲜花送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45:55 | 查看全部
还是第一次看到你这篇文章,萝卜白菜各有索爱,精华帖子的标准就不和你探讨了。不过,我看到有的论坛对精华帖的规定,就一个标准,文章被文友评论的次数要超过一个规定数,不包括回帖,具体操作,我想不会去数数那么麻烦,总数除以2就行了,如果不回帖可能就有点吃亏了。虽然说人气高并不一定就代表文章很好,但这样操作更具可行性,相对更公平,争议反而少。毕竟可读性、思想性、语言优美等等,都是一些定性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52:24 | 查看全部
“也谈精华帖”实为精华帖哦。美文!受益匪浅,感同身受、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1:10:10 | 查看全部
关于精华帖子,我听到过一些文友的坦率之言:一个论坛有几篇文章能够真正算得上精华帖子,不过是哄人的玩意。甚至还有一些更极端的说法:论坛就不应该评精华帖子。不过,其它论坛都评,你不评精华帖子,你牛B还是咋地。评审精华帖子说白了,不过是随大流,给予文友鼓励,留住人而已。所以不要把精华帖子看的那么神秘,也不要太在意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1:41:19 | 查看全部
老兄的直率,我很清楚。有很多话想说,又懒得说,今天不妨说说,和精华帖子没有关系。老兄说话直率,得罪人了不少人,曾经几次遭到禁言,对于此事,我是反对的。原以为论坛都是“文化人”,通情达理,是个清静之地,不然,有几个论坛没有是非,精华帖子最多算表面文章,甚至啥也算不上。论坛要能够容纳百川,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事实上又有几个论坛做到了?由于性格原因,我不像老哥那样放得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很多人厌倦了论坛,我同样也厌倦了,很羡慕你,但我又做不到你那样。很多论坛在下滑,在苦苦支撑。难道这些,不值得那些论坛领导者们深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2:40:36 | 查看全部
本来一事未了,又做了打工者之家的版主。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这个人多么贪图。希望你和梦寒玩的高兴,耍的快乐。我要像你那样洒脱多好,唉!都是真心话,我也不怕这些话让谁知道。除非不说,一旦要说,我不会顾虑给任何人留面子。我的那4篇文章不过是小儿科的玩意,表面文章,深层次的东西谁认真思考过?思考了谁又敢于触及?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4:44:13 | 查看全部
在讨论中思辨,在思辨中提升,此文与其他论精华的文章遥相呼应,各表一家之言,皆是发自肺腑,殊为可敬!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9:04: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