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功臣档案:新时代崛起族农民工 主题词:靠绝活成为优秀的祖国建设者
田坤:绝活造就的铺路先锋 ■王际文
从一个普通农民工,到湖北省“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并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打工仔田坤凭的是多年来的不辞劳苦和练就的铁路道岔铺设绝活。
15年前,年仅18岁的田坤来到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打工,从襄樊北铁路枢纽改造起步,先后转战南昆铁路、内昆铁路、西康铁路、武汉轻轨、西格铁路、青藏铁路的大部分道岔施工并一直干到现在的洛湛铁路。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这个辗转过程中,他却从当初一个不谙世事、对技术一无所知的农村小伙,成长为今日铁路轨道施工中的行家里手!许多人感叹后不解,他是如何成就了这段辉煌的人生路的?
在很多人的心中,农民工就是那种只知道出力,只知道死干活,干死活的人。然而,田坤却不满足于这样。刚到襄樊北铁路枢纽工地不久,田坤就与其他工友一起推进道岔,在干活时他发现,哪怕是一组单开道岔推进去都十分费劲,不是砸点就是存在质量问题。他不会看图纸,但肯琢磨的他却觉得,借助外力推道岔或许要省劲得多。于是,他向领导提出这一建议,没想到建议被采纳后,竟一下提高工效1/3!从此,他们在推进道岔的时候再也没有出现过砸点现象。他的技术还迅速地从铺单开道岔发展到了能够铺设各种复杂的交叉渡线。由于在铁路正线铺设中,铺道岔是“打前站”的工作,因此,他也被铺架职工称为“铺路先锋”。十几年下来,他配合公司铺设铁路道岔1000多组。
在多年的道岔铺设设实践中,田坤总结出了一套“记数据、卡时间、反向铺”的经验。在他已经掌握铺设技术的数十种道岔的技术数据,他都熟记于脑,所以铺起来得心应手;由于他对各种技术参数的熟练掌握,再加上他对每组道岔铺设前对地形以及地理环境的了解,所以对每一个推进节点所需要的时间都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并能够有效卡控。
在一些站场,由于受线下施工及铺设条件的限制,按铺架方向从岔前往岔后铺往往会延误工期,于是,田坤就提出了从岔后往岔前铺的建议,当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铺道岔是一个对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的施工项目,如果反向铺,第一是方向要非常准,第二是数据要绝对精,否则就可能与岔尖接不上!可田坤决定试试。一次,二次……若干次试验和反复之后,田坤终于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创造出“反向铺岔法”这手绝活,并利用这手绝活,把青藏线安多以南的数百组道岔一直铺到了圣城拉萨。
今年,在8月28日由湖北电视台举办的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颁奖晚会上,面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采访,田坤自豪而感慨地说:农民工只要肯钻研知识,刻苦学习技术,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