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7|回复: 18

[随笔] “脉气所发”的随想 【原创首发】

发表于 2014-1-25 10:39: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穴位,古人解释为“脉气所发”。发,动词。送出、传出、表现之意。所以,穴位就是血脉之气传送、表现在体表的地方。一般而言,体内有疾可以表现在特定的体表部位——穴位。所以,对穴位给与刺激,反过来也能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针灸的原理之一。
        初入医门,常见胃脘痛。自然按口诀“肚腹三里留”而取足三里穴位针之。往往针下痛止而得意,病人未出大门而复痛。于是,如何寻找最佳有效点就成了我的思索。实践中体会到:如果不熟记经络穴位,那么你就失去了参照系失去了摸索的方向;如果你只能按经络穴位的理论去指导实践,那么又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后来体会到:穴位是死的,如何找有效穴位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有效穴位,我主要靠压痛感的强弱辨别。
        病人总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告诉你个秘密:错且特错!医,其实是一门非常无奈的学科。人对人自身的了解其实非常肤浅。从西医的角度,75%至80%的求医者的病症或能自行痊愈,或者是毫无良策! 很多时候,病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而不知所措,高明的医生只是顺势推你到正确的路上,而蹩脚医生则可能拉你走向地狱。
         实习时,看到诊断为阑尾炎的病人在手术台上拉开肚皮才发现非也!加之看到西医教课书中百分之八十的病不是病因不明就是无特效疗法。于是顺口道:糊里糊涂医生看糊里糊涂病,糊里糊涂好大家都好,哈哈······
        在修瑞娟的修氏微循环理论出世前,休克的抢救是在“缩血管”理论指导下的医疗行为。其结果死亡率非常之高。后来才发现搞反了,要扩张血管才对!你说从前那么多死于“缩血管”理论的鬼多冤!如是,你能说西医是科学?同样,现在十分流行的西医医疗手段又有谁敢保证过若干年后不认为是草菅人命?西医的治疗总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由于未考虑未知,所以,西医总是自然的奴隶,就哲学而言,我以为西医只能称之为知识,还未能上升为科学——科学与知识是两个概念哦。
       现以一个真实的病案说明中西医看病的思路。某女,退休教师,70岁。近来发现自己肚脐冒出十分难闻的气味,肚脐外观正常,无红肿热痛。时有腹痛。饮食二便正常,无发热。于我处就诊时,说实话,从医近三十年了,头回见此病。先是西医思维:由于教科书未见此病叙述,加之胃脘痛,于是自然归为胃肠病范畴。但由于并不知道确切病因,无发热,炎症也是问号,若给与抗生素,就是实验性治疗。有无疗效以及有无治疗危害只能听天由命了。
        再按中医思维:书上也没有肚脐冒难闻气味伴腹痛是啥病的记载。但根据肚脐周围的压痛,自然也是判断为胃肠疾病。至于确切地说出是啥病,不知道。但不能“束手待毙”或胡乱作为呀,中医说“不通则痛”,于是就在大肠腧,足三里,上下巨虚等胃肠经络上的穴位按压希冀找到压痛点好针灸。结果发现大肠腧、条口压痛明显。于是复方丹参穴位注射之。一次愈半,第二针治愈。也就两天时间。此病,若以“肚腹三里留”的口诀针足三里穴,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为足三里穴位毫无反应。
        看出中西医的思路不同之处了?虽然都不知道此病的确切病因,甚至也不知道此病的病名,西医只能不作为或胡乱作为。而中医却能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寻找有效点——穴位(脉气所发),针之从而有了很好的疗效。中西医谁更科学?在我的近三十年针灸生涯中,但凡疾病能找到压痛点的,疗效都是很好的。有人说什么针灸就是心理安慰,穴位和非穴位疗效一样,真是信口雌黄。
        其实,X—光,B超,心电图,CT等不能叫西医,也不能说属于西医。它们属于物理学的成就。谁说西医才能用?难倒中医必须“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如是,针灸针就不会有从骨针、陶针、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到不锈钢针乃至激光针的发展了。
        我学习西医知识,因为那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但我更欣赏中医的哲学。如果说西医的知识是“文”,那么中医的哲学就是“化”,文与化结合为文化才有更大的力量。任何学科,如果不能有效指导未知领域的实践,我以为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1:04:33 | 查看全部
中医西医应该各有所长吧,中医几乎没怎么接触过,西医的话,就记得小时候去拿药,医生经常说的话就是吃了这两天药看看效果,不行再来,看来医生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1:35:16 | 查看全部
我是喜欢并且相信中医的,喜欢这种学术性的文章。问候杏林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6:50:07 | 查看全部
专业论述,很有心得!

学习杏林鸿雁老师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16:55:17 | 查看全部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要发扬光大。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记不得是那个国家了,承认中医在其国内拥有合法性,这是一个好消息。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医还不了解,中医应该大力宣传,走出国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18:56:40 | 查看全部
中医乃国之瑰宝。只是真正传承的人并不多,原因颇多,比如固守自封,不外传。早在清朝,中医就得到美国上流社会的认可,并在唐人街弘扬。
    应该走得更远,才能发扬精髓。
    此文学术性比较强。条理分明。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20:10: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2:54:05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一览众山)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2:54:33 | 查看全部

回 2楼(纯白) 的帖子

谢谢喜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2:55:11 | 查看全部

回 3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留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