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几天,儿子写完作业,打开电视,恰巧播的是《忠犬八公》的故事。恰好,自己也没什么事,就与他一起看了起来。
其实,忠犬八公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本以为,自己会被生活的磨刀石打磨得百毒不侵,不会轻易被感动,但看完这个故事后却还是忍不住泪水涟涟。
但过后一想,其实,在我们中国同样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只是我们没有去深入挖掘、没有把它升华到如此境界罢了。2014年,是马年,单说马,就有许多忠诚于主人的故事。如小说里关公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李世民的“六骏”等。但在我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陈公马的故事。
陈公指的是清代三江协副将、虎门沙头炮台守将陈连升。据史书记载,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海军头目大佐义律,指挥2000多名远征军,炮舰20余艘突然袭击虎门岛。沙头炮台守将、63岁的陈连升率领600多名抗夷健将,用原始的弓箭、土炮狠狠教训闯进国门的强盗,战斗之惨烈令天地动容。弹尽粮绝之后,陈连升率领部众与侵略军展开肉搏,最后因孤立无援,陈连升与长子、武举人陈华鹏及其全体将士壮烈牺牲,也使500多名逞凶的英国侵略军血注珠江。
陈连升牺牲后,英军侵略者将陈连升将军的坐骑运至香港。据史书记载,陈连升坐骑被运到香港后,英国人以精饲料喂它,它视如不见,想要靠近它,则用蹄子猛击,用嘴去撕咬;如是中国人喂它,也要恭敬地用手捧着饲料才勉强吃上几口,如放在地上则拒食,一口不动。几名英国侵略军见之称奇,要骑马显示武威,却遭到猛烈反抗,竟无一人能够近身,即便是以刀砍、鞭打也不屈服。英军无法,便把马放到山中,但马仍然不肯吃一口草,每天面向北面悲嘶。消息传开后,有许多人前去看望这匹马。其中,得知原委的中国人指着马说它是陈连升将军的马时,马竟然像听懂了一样泪水涔涔;有的人说要带它回国,马听了则摇着尾巴要跟随,与从前的火暴反应截然不同。但是,由于英国侵略者不肯将马放回去,几个月后,陈将军的马饥饿至死,死时已经是骨节耸立。为此,多情重义的虎门父老乡亲,在节马死后的21年,为了永久怀念,他们立下一块“节马碑”,记下战马的风骨和情怀,以唤醒民众。
碑上,有这样几句话更是动人心魂:碑文上说:“有马有马,公忠马忠。公心为国,马心为公”。在我看来,这匹马最为动人的应该呈现的是一种精神、固守的是一种气节,这是马的图腾,更是人的图腾。
    2014年,是马年,马年,应该有骏马的精神,骏马的风骨,骏马的作为。那么,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如何去做呢,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