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过年了”我又长大一岁,哈哈哈! 打灯笼过新年,妈妈给我压岁钱,给我一元我嫌少,我要两元分开花,买糖买花买摔炮,过年了放炮了,引来 金马驹发财了......
这就是三十晚上我们儿时过年唱的歌谣,年除夕夜孩子们欢快的唱着喜歌,手里打着红灯笼,涌向人流排成长队,于是,大街上就形成一条跳跃的长龙,在夜色里一盏盏火球般的灯笼红彤彤一片,带着孩子们的歌声响彻云霄,景色靓丽壮观!美极了!孩子们蹦蹦跳跳玩耍的更是欢天喜地。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过节。这些传统节日,穿插于平常日子之间,曾经带给我梦幻般的憧憬,与之相长相随的美丽故事,生动了我丰富的想象力与浪漫情怀!至今脑海深处,依然印刻着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在朦胧世事的童年时代,节日与季节是我的启蒙读物;儿时,不懂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飘雪花刮大风”,常常带着疑问向外婆求教,外婆就会用淳朴的语言,按照她所理解的方式告诉我,雪是冬天的银装,雨是夏天的甘露,风是四季的信使,我听得似懂非懂,心怀神秘;
问到为什么要过年?外婆就教我背诵:“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长大后我慢慢懂得日月星辰运转的道理,懂得了“过年”就是大自然的一次轮回——生活中呈现风雨凉热,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由此知道了一点粗浅的天文地理知识。也逐渐揭开内心的种种神秘——
记得每到俗称的腊月 ,我们这些不懂世事的孩童,伙伴们凑在一起掰着手指数日子,就盼着过大年,穿新衣吃饺子 , 看秧歌观皮影,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小时候大多时日是跟着外婆,记得每每过年妈妈都会给我捎来新衣服新鞋子,当我见到妈妈送给我的过年礼物,我都会笑的眼泪夺眶而出!
过年的前几天大人都很忙,女人做一些过年的面食,男人则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准备庆祝过年的对联啊,鞭炮啊!尽管忙外婆也会给我糊一盏红灯笼,好让我三十晚上去街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灯笼会。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是族人街坊拜年的日子, 这一天非常热闹,当你迈出家门,耳边立刻响起小伙子们在街中央敲起庆祝新年的锣鼓声,振奋人心!大家走个对头相互说声三叔二大爷过年好!关于拜年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我这里说的是德州地区的拜年风俗,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拜年的人们三五成群的来到一家,而我们这些小孩也跟在大人们身后看热闹,他们各自称呼着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大舅二姨妈给你们拜年来了,话音未落就跪地磕头,更有意思的是,要是遇主人长辈若有不在家的,就会说:我把头都给他们磕着了,等回来划拉吧!这句话令我回味无穷!关于过年的话题,记忆里好多好多.......
说“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聚焦诗歌荟萃的丛书,当然是响当当普及本。小时候,我们最初接触的是顺口溜,是广为流传的节日歌,还有口口相传的千古名句。各个朝代诗人的佳作,那时候对诗的内容,虽然只是一知半解,但朗朗上口,很容易记。过年或过节时,那些诗就会脱口而出:比如过年就会说:爆竹声声除旧岁,喜笑颜开过大年,到了清明节就会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玉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这类经典诗句,每个节日都有。随着节日的更替反复,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不知要被世人吟多少回啊!节日的诗文雅韵,开启了我们的人文思路。
节日是抚慰心灵,融洽亲情的平台,也是家庭的团聚契机,是一种庄重的聚会。别说过年,就是清明,离乡游子,也要回乡祭祀先人,中秋亲人团圆,重阳相约登高,这种习俗礼仪,都是通过节日,种植盘根于我们心底,传承至今印痕深深,不管你走到哪里,很难忘怀!
春开百花秋明月,夏有爽风冬有雪。天上星移斗转,地上四季交替,这是大自然送给我们富有诗意最神圣的礼物——节日更是农事活动的基本教材。很小的时候,跟着别人唱一些节日民谚:过了惊蛰是春分,清明过后谷雨到,燕子来了天转暖。什么节到了,种豆子,什么鸟叫了,收麦子,说的一清二楚。节日和农事紧紧相连,我们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冰化河开立春光,云镇霄光雨水连……一直背到十二月:小寒大寒有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