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金刚石钻头,是近年来广泛使用在煤矿瓦斯抽放上的一种新型贵重材料,它具有高强度、高耐磨和抗冲击的能力。但是,该钻头由于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工作,产生的热量会导致钻头出现掉金刚石片现象。而要修复钻头要有高精密的恒温来保证焊接强度,这在手工焊接中是个高难度技术活。一般情况下,钻头的修复都是送回厂家用激光焊接进行,不仅成本高且周期长。但是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这个高技术难题却被一个女农民工攻克。
蔡启霞:用焊枪为企业“捡回”500万
“一个初中文化的女焊工,如何能攻克钻机金钢石片焊接的高技术难关,一年为企业节约材料费用500万?”1月14日,带着种种疑问,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彭哲英、女工部长李娟一行,风尘仆仆的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专程实地调研考察该矿女焊工蔡启霞创造奇迹背后的故事……
技术标兵挑战修复难题(小标)
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是重庆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电煤生产矿井。同时也是一个高瓦斯矿井。蔡启霞所在的班组就是专门为抽放瓦斯的钻机及配件的修复,提供焊接服务。
“虽然使用了新型金刚石钻头,提高了钻尺,但是一月就损坏金刚石钻头近300个,光此项材料费用都达40几万,怎么了得呀”。2008年1月的一天,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抽放队队长郑伟望着一堆无法修复的钻头,心疼得直摇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番话被在一旁工作的该队焊工蔡启霞听进了心里。“一月就损失40几万的钻头钱,一年不是近500万吗?难道就真的不能修复?”疑问一遍一遍的在她脑海里闪过。
第二天,蔡启霞请教了该矿的技术人员,得到的答案却让她心里一凉,金刚石的焊接工艺要求非常高,损坏的钻头,必须在温度为600度的恒温焊接中才能修复,而这是手工焊接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生产厂家认为根本不能就地修复利用。只有把损坏的钻头送回厂家,用高科技的激光焊接技术对金刚石片进行修复。但是这样一来,算上运输修复等费用,修复成本几乎可以买新的了。
蔡启霞心想,事在人为,多少技术创新都是从实践中获得成功,自己是有着十七年从事焊工修复的经验,虽然没有试过在600度的恒温焊接,但是总不能因为厂家一句话,让单位每年白白丢掉几百万呀!
回到家中,蔡启霞把试验修复钻头的想法给丈夫讲了,丈夫却报以哈哈一笑:“既然厂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认为不能修复,肯定有道理,你只是一名普通的焊工,还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不要去操那份闲心了。”“既然你让我干好本职工作,修复金刚石钻头难道就不是我的本职工作?”倔强的她并不满意丈夫说的话。
百磨千炼打破技术神话(小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性格内向的她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因为怕丈夫阻拦,她瞒着丈夫,偷偷地在队上找来了一堆已损坏的金刚石钻头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和试验。从那天开始,孩子、家务都统统的丢给了丈夫,一门心思的扑在攻克金刚石钻头的手工焊接工艺上。看着她的执着,深爱着妻子的丈夫虽然嘴上反对妻子的行为,但是行动上却给予了她默默的支持。该下班了,她依然在车间忙碌,丈夫给她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夜深了,她还在焊枪的火光中练习焊接时的手感,丈夫又到车间把忘我工作的她接回家。
一遍一遍的焊接,一次一次的失败不断折磨着她不服输的神经,但是,她倔强的心却反复的告诉自己,失败与成功只是一墙之隔,不能放弃,冲破那道墙,成功就在眼前。
不断的付出换来了收获,2008年2月,在烧坏两把焊枪后,第一枚手工焊接的金刚石钻头在她手中产生。当她拿着焊接成功的钻头找到队长报喜时,队长拿着修复后的钻头,翻来覆去的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金还需火来炼,创新成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真伪。焊接好的3枚金刚石钻头送入了井下第一线进行现场实验。看看表,看看桌上的电话,再看表,再看电话,这个时候的她坐在车间焦急的期待着井下传来的消息。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井下并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说明钻头还在正常使用中,她的心里开始感到越来越舒坦。
十天过后,队长打来了电话,“蔡启霞,好消息,你焊接的钻头试验成功了!”听到消息,蔡启霞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一面是感慨自己一个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一面是对丈夫一个月来无私的支持心感愧疚。
全心付出收获欢笑荣誉(小标)
如今,蔡启霞手工焊接金刚石钻头的技术已经在松藻煤电公司全面推广,市总工会副主席彭哲英给她算了一笔帐,一个煤矿就能创造价值500万,那么,如果此项技术在整个重庆能源集团几十家煤矿里推广,那么创造的价值将无可估量。
2009年1月19日,蔡启霞获得重庆市“建功立业标兵”。并作为重庆能源集团唯一的代表推荐到重庆市参加“巾帼奖”和“五一劳动奖章”的提名。她的QC活动成果《金刚石钻头的焊接工艺改进》获得了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的科技创新一等奖。为此,她感慨的说:“创新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但是你必须有不怕输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附图一:蔡启霞(左一)和彭哲英副主席(右一)一起
附图二:蔡启霞(中)在焊接钻头
附图三:蔡启霞(左一)和技术人员研究钻头
作者:刘小强 杨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