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6|回复: 1

路口大多是职业乞讨者 禁止乞讨还是禁施舍令人头疼

发表于 2014-2-10 08:00: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该不该对给予路面乞讨施舍的司机处以罚款?近日在鹏城引起讨论。昨天,记者访问相关部门,了解路面乞讨人员的构成,或许有助于市民作出相应判断。
  不少乞讨者将求助站当食堂
  7日晚,深圳电视节目报道一位路面乞讨人员被城管等部门劝回救助站。老人家称只会耽误一两个小时,然后又可回到路口向司机乞讨。去时有车接送,到救助站赶上饭点还可以吃了午饭再走。
  据了解,去年,市救助站一位最多求助人员进出救助站达400多次。由于不能强制带走,路口乞讨人群变成一群和城管、救助部门工作人员玩“猫捉老鼠”游戏的群体。因自由进出,路口乞讨人群可随时出来。福田一位街道城管执法人员说:“路口乞讨人群明白自己肯定是最后胜利者。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路口大多是职业乞讨者
  市救助站站长付天跃表示,深圳有完善的救助机制,仅市救助站每年救助人群达2万人次,近年又完善各种应急救助,救助力量包括城管、社工和救助站本身,救助渠道则包括电话、微博微信、市民报料、主动外展等各种方式,对市民各类报料均达到100%出行救助。
  活跃在路口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大多看上去是残疾者或白发苍苍的老者,能引发司机同情心。救助站工作人员提醒,且不说媒体曝光的化妆或团伙化,以最大的善意来理解,他们的确有困难,深圳救助工作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基本不会有确实有困难却得不到帮助的;市民的爱心也需要依法,施舍不仅会破坏路口交通规则,也会助长职业乞讨人员违规活跃。
  市民的无私的爱心,甚至会让深圳每年出现一段时期路面乞讨突然增多,一些地区农闲季节的人成群结伴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8:01:56 | 查看全部
  禁止乞讨还是禁止施舍
  到底是禁止乞讨还是禁止施舍?对执法人员来说,前者显然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转向另一个比较容易执行的方面——禁止施舍。对此,市民各自有立场和看法无法取得统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对路口乞讨对交通和乞讨者人身安全的影响是有共识的,对此并不存在争议。
  市政协委员、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我同意禁止马路行乞、马路施舍,这不仅威胁到行乞者自身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市救助站站长付天跃也认为,交通路口乞讨本身不合适,而司机在红绿灯路口的施舍行为也是缺乏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其本身即使出发点是善的,但行为的方式也是错误的。
  对市民的争论,作为公益慈善界人士的房涛也认为,将路面乞讨行为屡禁不绝的原因归为驾驶员的“广施爱心”,因而对施舍者的爱心进行“双倍罚款”,这也不太符合深圳城市这座热爱公益和慈善城市的特质。
  她说:“行善是每个人的权利,可以提倡有效公益,却不可打击善念和善行,无论行善者出于何种特定情况和含有其他动机,正是每一点点善行的集聚才会让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更柔软更美丽。何况罚款真能禁止马路行乞吗?会不会产生误伤好人心等弊端呢?”她建议,交警部门还需借鉴境外先进成熟的经验,与城管、救助部门共同商议更人性化更有效的科学执法方案。 深圳商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