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6|回复: 0

(春节之过年)人情消费——农民工不能承受之重

发表于 2014-2-15 13:0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解说】在人们印象中,收入持中低水平的农民工一贯是比较节俭的。然而,记者近日在跟随农民工返乡的采访中发现,一些农民工一年的“人情消费”占到全年收入的15%。送礼、随礼已丧失了传统的交往意义,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
  农民工张小明要在春节之前,赶回山西省临县老家参加侄儿的婚礼,按照老家的随礼行情,亲侄儿结婚需要随礼1000元,这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张小明告诉记者,他在省会太原当装潢工人,每月收入4100元。在过去的2013年,他共参加各种婚丧嫁娶25次,其中太原17次,老家8次,包括工友结婚、亲朋孩子满月、孩子生日等等,总共随礼7000多元,而去年他收入52000元,随礼钱占到他收入的15%。
  【同期】返乡农民工 张小明
  (记者:人情上礼这块,你一年能上多少,这对你的负担影响大不大呢?)
  大了么,一年五六千、六七千,一年咱打工能赚多少呢,就赚不下多少,赚上个三四万、四五万,开销又要掏房租,又要家里生活,再两个娃娃上学,这开支下来也就没钱了。
  【解说】在返乡的列车上,农民工们七嘴八舌的盘点随礼行情。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人情消费”也在不断上档升级,礼金数额水涨船高。普通乡邻每家200元,表亲或堂亲之类的远亲每家300元,如果是姑姑舅舅这样的近亲,至少每次需要1000元至2000元。一些中低收入的农民工甚至借钱随礼,不堪重负。
  【同期】返乡农民工 张小明
  这个上礼你没办法么,要么朋友家小子过12岁生日了,要么友人结婚了,这个都是没办法的,你再怎么说,现代社会,你少了吧还掏不出去,掏的多了确实是负担。
  【解说】农民工们需要同时顾及农村老家、城市打工圈两个人际圈。特别是在城市圈子里,随礼已逐渐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交流情感的目的,其背后蕴涵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承揽业务、拉拢劳力、借钱借物等目的充斥其中,充满功利色彩。
  春节返乡过年是农民工面临的又一个人情消费高潮。给小孩子压岁钱,给亲戚送礼物等常规人情消费外,与旧交聚会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例如,和以前的老师、朋友聚会时,一般都由在外工作的人埋单。为了证明自己在外面混得不错,花钱自然不能小气,要让大家觉得自己有出息。在一片赞扬声中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实际上很让农民工们所抵触。
  然而,即便如此,当应接不暇的人情消费再次降临时,仍旧要硬着头皮去随礼。
  【同期】返乡农民工 张小明
  (记者:掏的多了你就可以不去呀?)
  那个东西你不能不去,人家告你了,你不去面子上下不去,不好看么,关键你出来吧,咱到外面打工,都是靠的朋友,你自古出门靠朋友,认识了,人家告诉你了,你能不去?
  【解说】正如张小明所说,人在社会全靠朋友,虽然不堪重负,但权衡之后,还是该随的礼一分钱也不能少。但是,农民工们还是希望,当前城市农民工圈子和农村“人情消费”盛行的现象能尽快改观,随礼要回归亲朋之间的真实感情沟通,倡导节俭、文明的随礼新理念。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