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今年起,如果江西省的国企员工想要创业,一份停职留岗的“三年之约”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经过单位批准后,职工可停职创办企业,3年期满职工可自行选择回原单位就业或停职继续创业。(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打破旧的工作体制,鼓励职工离职创业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国企与离职创业的根本区别是:一个是等,一个是要;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对于一些有能力、有潜力的职工,在国企呆着就是一种变相的束缚。
什么样的环境打造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如果一只幼鹰每天在鸡窝里与小鸡一起玩耍、抢食,慢慢也会丧失了飞翔的欲望,就算有一天重新回到森林,也可能仍然一心想念那个安逸的鸡窝;一只流浪狗如果被收养,每天衣食无忧过段时间,一定也会贪图这种饭来张口的生活。
不知大家记不记得这样一则消息,某职员这样总结自己: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这看起来有点可笑,但可笑的背后是悲哀,“铁饭碗”或者“金饭碗”的衣食无忧令职工的创新意识渐渐消失,工作状态逐渐演变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工作万事大吉。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国企的这种工作体制永远保持现状,人们就会永远没有压力和动力,社会生产力则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打破这种大环境,鼓励离职创业,能使职工的思想定位得到质的飞跃。笔者的几位亲戚均是多年前离职自主创业,每次他们回家团聚,笔者总感觉自己与他们的思想意识大相径庭,他们总在诉说自己的时间如何宝贵,时刻手机、电脑不离手,一会用电话联系业务,一会又会打开电脑为客户传送技术资料,为客户解疑释惑等。我曾说出过自己的一些疑问,他们的回答是:像我们这样,每赚一分钱都需要自己努力,每一份收入都是自身能力和付出的直观体现。与他们相比,我们身在国企,工作没有太多压力,缺乏竞争意识,每天混日子,自身潜能无处发挥。
“海阔”才能“凭鱼跃”,“天高”方可“任鸟飞”,只有打破常规,真正激发出人的潜在能量,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