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给创业机会,也要给一份创业心 作者:白峰 从今年起,如果江西省的国企员工想要创业,一份停职留岗的“三年之约”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经过单位批准后,职工可停职创办企业,3年期满职工可自行选择回原单位就业或停职继续创业。(《中国青年报》)
创业是一种能力,创业也是一种选择,更是一次机会。但创业者创业更应该有一份创业的心,而且是积极的,主动的,比较健康的创业的心。那些成大事者,或者说是创业成功者,诸如潘石屹、仁志强、等等,都是有一个创业的心,或者说的时髦些,就是一个中国梦,有梦想在,就会有事业在,因此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说的就是一份心,是对这种工作,或者对待事业的一种态度,是工作上的一种心态。比较要有心,心是健康的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是有希望,有梦想的心,有了一份创业心,才会去创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这份心。
如果自己没有创业心,创业只能是痴人说梦,或者说是做白日梦,只想着成大款,成老板,成就一番事业,事业也只能离你的梦想很远,也离现实很遥远。
如今,江西省给国有企业的员工给了创业的机会,况且自己去创业,工作岗位依然在,应该是没有了后顾之忧,留下的是后路,自路不通,还有原来的一条留任的路继续留着。
但是笔者觉得,这样的鼓励,其实仅仅是给那些国企员工一次创业的机会,并没有撩拨起他们创业的心,让他们放下铁饭碗,往下安逸的工作和生活去创业。机会其实并非是国企员工创业有保障,机会也并非是用政策的吸引力。但是创业的心,应该是一种鼓励,更应该是用政策来激励,用创业的心去吸引。通过优惠的政策激励,激发起国企员工创业的心,让他们有一颗创业的心,有了心,气通了,理顺了,才能去敢于在市场的的大潮中游泳,在市场的洪流中去搏击,在市场的竞争中去拼搏。
机会永远是给每一个人的,但机会的大门也是给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敞开的,给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创业心的人关闭的。有了思想准备,有了一份创业的心,才会有机会,机会永远在。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即便是打开机会的大门,也不会有人去进门,只能是观望,最后推动机会。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就是一个创业的心与机会的问题。一个乞丐讨饭到一家人家时,这户人家出来迎接乞丐的是位老妈妈,她并没有先给他饭吃,给予施舍,而是让乞丐先帮她搬院子里的砖。虽然这位乞丐有些残疾,但这位老妈妈也没有同情,而是先让乞丐把砖从后院搬到前院里,搬完砖,老妈妈给乞丐端来了洗脸水,并拿来了毛巾,然后给他碗饭吃。走时,又给了毛巾和路上的饼。乞丐问为什么给他这些,老妈妈说,这是你应该得的。之后,陆续又来了些乞丐,老妈妈依然这样做,可那些乞丐听说搬砖才能得到东西,拍屁股走人,结果只有第一个搬了砖的乞丐,从老妈妈让他搬砖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他虽然残疾,但有一双手,凭这双手,他就能有吃有喝,这位乞丐获得了创业的心,有了创业的打算,而且创业成功了,最后回来要把老妈妈请到他的公司里去养老,老妈妈没有同意,并且说,我只是给你一份创业的心,你成功了,如果我去你公司你减少我,我就又取回了你的创业心。
这就是选择创业心的一个道理,创业创的既是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份创业的心,创业要有创业的心,才会创业成功,才会在创业的路上不懈怠,不折腾,不气馁。
创业创的是市场,创的是风险,创的是挑战。在市场经济中,有风险,也有挑战,更应该有一颗心,是创业的心,创业的心越大,创业的机会越多,创业的能力越强,创业的本领越厉害,才会创造出新生活,创造出新天地,创业出一番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