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邱胜华觉得被表扬很光荣,但是即使不被发现,他也一定会继续做这个“信使”
一个拾荒老人,一个月之内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和“共同关注”、省市级报纸集中报道,被称赞“花甲老者就像一位信使,用独特的方式书写动人的信阳精神。”
拾荒8年,他共寄了1000多封信,花费2000多元邮费。他想尽办法将捡到的钱包、证件一一寄给失主。
作为一个普通退休职工,依靠捡破烂补贴家用,能成为大家的谈资,是因为他的善心和坚持。
善事虽小,却可能救人于危难
“失主丢失财物,本来就很难过,重要证件再不能找回,可能很麻烦。”——邱胜华
几乎每周,六旬老人邱胜华都要去一趟邮政局,将拾荒时捡到的钱包、证件寄给失主。8年来,他共寄了1000多封这样的信,花费2000多元邮费。
邱胜华1997年从信阳市木机场退休后,在各个街道捡破烂儿补贴家用,也帮邻居做一些修补的活计。
2005年6月的一天,他捡到两张身份证和一个装有票据的钱包,就去邮政局按证件上的地址寄给失主。没过多久,他就陆续收到三封失主的感谢信。
此后,邱胜华再捡到类似物品,都会认真找寻证件中的信息,自己购买信封、邮票将其寄还失主。
在他堆满废旧零件的“工作室”里,总有一沓备用的信封和邮票,还有十几页写满失主姓名和地址的“工作日志”。
邱胜华说,长期以来,他总结出“还东西的经验”,“能找到电话先电话联系失主,减少双方的损失;只能找到地址的,就先将证件寄给失主,得到回复后,再将贵重物品寄回。每寄出一封信,都要做个简单记录,方便和失主联系”。
邱胜华寄还失物的初衷很单纯,“一般捡到的都是被小偷偷走,拿走现金后扔掉的钱包,失主丢失财物,本来就很难过,重要证件再不能找回,可能很麻烦”,他也坦言,曾有失主主动给予一些酬谢,他也会收下,毕竟收入有限,想继续做这件事需要物质支持。但是“都是人家再三要求给的,不给的咱不要,多了咱也不要”。
做一个新时代的“傻子”无限光荣
“社会是个大家庭。你帮助别人,一定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影响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也变了,同样也会对你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有好处。”——邱胜华
2013年12月31日,东方今报刊登《拾荒老人8年捡千证 自掏腰包寄失主》的报道,引起媒体及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1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共同关注”节目分别报道了邱胜华的事迹,并称赞:“花甲老者邱胜华就像一位信使,用独特的方式书写动人的信阳精神。”在第29期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活动中,邱胜华荣获一等奖,获得正能量奖金2万元。
2014年2月19日,记者再一次拜访邱胜华时,他向记者展示了2天前捡到的两个包。“这两个包都是在天伦广场广告牌的夹缝捡到的,有一个是空包,还有一个带身份证,已经联系上失主,等她来拿了。”
邱胜华告诉记者,一些失主也会将邱胜华误会成小偷,妻子说他“出力不讨好”,甚至有人嘲笑他是“傻人”。他当时也很生气,但是再捡到失物时,依旧想方设法归还。
“我不能决定别人的想法,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邱胜华告诉记者,媒体的报道让他受到了鼓舞,“更有干劲儿”了,下雪天也照样在街头拾荒,“我更得好好做才配得上你们的表扬啊。而且,帮别人忙,自己心里很高兴,做好事是会成瘾的。”
说起被各大媒体采访的事儿,邱胜华很高兴。
我们问老邱:“如果没有媒体报道你的事迹,你在归还失物时,又一次、两次地被人误会,有没有可能不再继续做这个?”他很认真地说:“能被你们表扬,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被表扬,我也一定会归还失物。”
“多做好事,对社会、他人、家庭、子孙后代都有好处,”邱胜华解释道,“社会是个大家庭。你帮助别人,一定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影响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也就变了,同样也会对你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有好处。”
因此,邱胜华总是在力所能及地理解和帮助别人。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他,在日记中零散地记下自己的心得:“做一个新时代的‘傻子’无限光荣”、“及时、全面、准确地理解别人很重要”……
专家点评
心存友善 照亮别人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沈文慧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语录,是的,如果邱胜华一次、两次甚至三次自掏腰包帮失主邮寄证件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八年来捡证过千,寄信一千多封,花邮资两千多元,对于一个靠拾荒补贴家用的六旬老人而言,就非常难能可贵,也非常令人敬佩了!刘备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刘婵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善事虽小,却可能救人于危难;恶事不大,却可能是无穷后患的诱因。与人为善,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这是人性中熠熠生辉的美德。八年了,尽管有各种不理解甚至误解,但邱胜华始终无怨无悔初衷不改,甚至“做好人好事上了瘾”。其实,每一个普通人——只要心存友善、持之以恒——都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生命的一束光亮。
姓名:邱胜华
身份:信阳市木机场退休职工、 拾荒者
价值观:你帮助别人,一定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影响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也变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东方今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