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正月十五一过,不少打工者们纷纷踏上了务工之路。他们背井离乡靠双手在陌生的城市打拼,改革开放后,农村兴起了“打工潮”,几代人的摸爬滚打让他们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有了今天的财富、荣耀和快乐。
勤恳踏实的打工者
在外打工者从事的多为建筑业、餐饮业和家政服务业,这些工作不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只要勤奋肯努力就会有不错的收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很多在国外的打工者积累一定的资金后将视野转向国内,或继续打工,或单独创业,这也是近年来新生的一种现象。
48岁的金先生已经在韩国务工十多年了,每天都在工地上奔波,很是辛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在外打工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记者抛出的问题一时让金先生冷了几秒钟。
“想家,就是想家。”一旁的金先生的妻子夺口而出。“原来在国外打工挣钱多,那时候打工一年回国就可以买两套房子。但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感受真难熬啊!我今年45岁,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在外面度过了。为了多挣些钱让家里生活条件更好一些,不得已抛家舍业到国外去。”金先生妻子流露出了浓浓的情感。
不能陪伴父母身边
外出打工者寻求财富,但付出的是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思念和牵挂成为他们之间感情的总基调。
“孩子们不在家,我们要自找有乐。”一些留守老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每天把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哪一项文体活动受老年人欢迎他们就开展哪项。
李大爷的儿子已经在外打工很多年了,有时忙得连春节都回不了家,对于父母的牵挂始终萦绕在心头。“我知道儿子在外打工挺不容易,每个月都给我寄钱,让我别舍不得花,想吃啥就买啥,虽然不能时常陪伴在我的身边,但是他的孝心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的。为了生计,他也挺辛苦,我理解他的不易。”李大爷谈及在外打工的儿子时,眼睛不时朝着门口张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
走出李大爷家时,记者似乎明白了李大爷的期待,他期待着儿子能够突然站在家门口,大声地叫一声:“爸,我回来了!”或许这个愿望会在2015年的春节变成现实…… 东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