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现实中体会这种观念,看今年的总统大选就行。为了向选民推销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这个禁酒的摩门教徒跟广大美国人民格格不入的看法,奥巴马总统大肆表演着他“普通人式的”对啤酒的热爱。
“昨天我去了趟博览会,吃了块猪排,喝了杯啤酒,”奥巴马在8月时冲着爱荷华的群众夸口道。前一天他扫荡了一个啤酒摊,给自己和另外10个去集市的人买酒。“真是棒啊。今天我只喝了酒,没吃猪排。但是光有啤酒也很不错。”人群对他报以《再来四杯》(Four more beers!)的大合唱(Rick Moranis的歌曲——译注)。
当奥巴马与爱荷华州诺克斯维尔的一名咖啡店客人共饮了一瓶家酿啤酒后,大众要求他将秘方广而告之。白宫充分利用了这次机会:为一份请愿书索要2.5万个签名。(最后白宫大发慈悲,在要到1.2万个签名后就公布了两个酿酒秘方。)
这种战略在政客中早已不稀罕。爱德华·M·肯尼迪(Edward M. Kennedy)在1980年总统预选时指责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白宫里酒精匮乏。而近年来这也变成了民意调查人的老生常谈:选民愿意跟谁喝一杯,就给谁投票。(最后入主白宫的禁酒者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至少也要保证偶尔拿瓶O’Doul’s无醇啤酒照张相。)
对于曝光率低一些的公众人物而言,有种说法是:不能喝酒的人不能成事——或者更糟——不值得信任。这会妨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
“大家会认为你无能,”一名戒酒者说(他是一本以品酒为主的生活方式杂志的编辑。他让我们不要透露他的身份,因为大多数同事都不知道他最近刚加入了“12步戒瘾计划”。)
拒绝喝酒造成职场上的劣势从客观表面——那位编辑因无法参与试酒而只能拒绝一个有希望的升职机会——到细微之处都有所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