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2|回复: 4

[摄影讲堂] 摄影作品的标题(转载)

发表于 2014-2-23 16:1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摄影作品是以“画面加标题”的形式出现的。标题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对画面的升华。好的标题,对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差的标题则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标题与画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画面是基础、是命题的依据,而标题则是画面所呈现的形象意义的展拓与延伸。标题离开了画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不能离开画面去强调标题之如何重要,那样就会导致任意拔高、渲染,产生“以题害图”的不良后果。“文为衣衫图为身”,标题也是“文”,只能量体裁衣,不能削足适履。

  摄影艺术作品的标题创作要有特色,要强调艺术性。要想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标题起码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力求标新立异

  当前,创作摄影作品标题时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凡训练的特写,大多是《苦练》、《巧练》;检修的照片,又大都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而听课的照片,则离不了《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设身处地地为作者想一想,这也难怪。部队的活动就是那么一些,而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拍。要求每一个人的每一幅作品的标题都不和别人重复,也不和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复,似乎不太切合实际。但是,既然是创作,就要力求出新。

  善于学习,能使思路开阔。把一些新知识运用到标题创作实践中,就能出新。笔者拍了一幅海军长波台战士维护天线的照片,没有沿用人们常见的标题,而用了《拨响信息的琴弦》。这就有点不同凡响。一是把天线比作琴弦,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使人感到新鲜;二是引进了“信息”这一现代科学技术领域里的词汇,增加了新意。

  勤于观察,常能化平淡为神奇,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掘出新的涵义。比如杨树从幼苗长成大树,由于枝杈的不断脱落,树干的皮上会长出一些像眼睛一样的疤痕,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感到陌生。不少人拍的照片中也有这种“眼睛”出现在画面上,但是没有引起注意。而《人才》杂志封面用了一幅以杨树上的“眼睛”为拍摄对象的大特写照片,题名《独具慧眼》,令人耳目一新。可以断言,如果不是作者“独具慧眼”,是创作不出这样的标题来的。

  勇于创新,往往能出其不意,获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孟隰生的《成方圆》画面是一个老木工正用直尺和墨笔在圆木横截面上画线。读者一看就觉得新鲜,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成方圆不是女歌手吗,怎么成了老头呢?”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依规矩而“成方圆”的意思。这幅作品原来曾想以荀子的“木受绳则直”为题,如果那样,新鲜感就差些了。假如再用《老木工》、《老模范》、《老当益壮》之类的标题,那就落入俗套了。当然,在强调标新立异的同时,也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猎奇,从而弄出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标题来。

二、力争言简意赅

  反映军旅生活的照片,有不少言简意赅的好标题。以在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为例,郭土改的《搏》、武治义的《生死恋》,都是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好标题,收到了“题内无余字、题外有余意”的效果。如果把它们分别改为《千难万险脚下踩》、《我深深地怀念着你》、《誓与阵地共存亡》,虽然意思差不多,但艺术性就差多了。

  运用标点、符号、字母、数字、数学公式等作标题,常常可以收到无字胜有字的效果。金伯宏的“51 234”运用了音乐中的几个音符,点出了画面中五个孩子的关系:老大抱着老五,领着老二、老三、老四在奔波,其父母的负担更可想而知了。人们在回味这个标题时,自然会悟出“多子多负”这个浅显的道理。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计划生育的政策。

三、力图情景交融

  作品的标题除了要新颖、简练,还要妥贴。在这一点上,摄影艺术作品与其它艺术作品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摄影艺术作品的标题往往产生于作品的主体——画面之后。所以我们在进行摄影作品标题创作时,决不能是简单的“看图说话”。尽管有些作品要采用“纪实式”、“平述式”、“直描式”的标题,也不要使得作品的标题过于直、露、实、浅,以免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假设许志刚的《神圣的权利》改名为《老年选民填选票》,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摄影艺术作品的标题要妥贴,就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妙笔,而不是画蛇添足式的败笔。如果标题只是交待读者能够从画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那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而那些能够交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交待与画面有关联的人和事,能够引导人们开阔思路的标题,则必然会使人感到意味深长。比如一张大口径火炮发射的照片,如果取题为《实弹射击》,那么即使画面效果很好、气氛很足,也会感到美中不足,显得一般化。如果根据照片的气氛取题为《神威》,则会增色不少。大家都知道,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用“神威”来点出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就比较好了。

  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集众家之长,融汇贯通,用来为照片命题,常能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特定思想内容方面达到完美、统一和感人的程度,既天衣无缝,又情深意浓。比如,借鉴诗歌的想象力、音乐的节奏感,或借用成语、谚语、歇后语、方言土语的影响力,都能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娄国强的《情到天涯海角来》,画面是一位女青年与一名海军干部并肩踏水而行,手里提着包、脸上露着笑,命题时把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词中的首句易一字而成,效果非常好,表现了当代青年的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为“爱情”这一永恒而古老的主题增添了新的内容。   

  讲到作品的情,一定要强调其思想倾向。这就是说,要健康向上的情调,不要萎靡颓废的情绪和低级庸俗趣味。因为,每一个作者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思想性强的作品更能激动人心。在创作摄影艺术作品的标题时,要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崇高理想。军事题材的作品,则要表现出赫赫军威和军人特殊的气质、丰富的情感。王红的《军魂》,画面是一名顶天立地的军人背影——头戴钢盔,背负挎包、水壶、手榴弹、小锹,一手持枪,一手叉腰,两腿分开,巍然挺立,酷似一座雄伟的山峰。画面是壮美的,标题取得更妙。“军魂”这一神来妙笔,描绘出了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啊,为了保卫四化建设,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幸福,他们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面对万恶的侵略者,他们怒目横眉,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面对死神,他们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这就是军魂,这就是80年代军人的灵魂。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载《摄影指南》1986年第4期第43-47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16:16:38 | 查看全部
转载一篇文章,与各位老师借鉴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3 17:37:56 | 查看全部

回 1楼(姜进顺) 的帖子

姜老师转载这篇文章,非常好,特别对我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3 19:56:58 | 查看全部
标题确实是作品的眼睛,必须要传情达意又动人!姜老师转载的这篇《摄影作品的标题》值得学习,读后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3 20:32:29 | 查看全部
很受用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