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给一篇文配图时忽然的心灵火花,于是记录之······
艺术,大众认可的说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曾经以为这个“高”就是现实中诸多原型的提炼、升华——还是现实的再现。我以为还有一高:能否引领、表达人的无限的思绪——无论这个思绪是什么,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可以的。神秘而无形的思绪,表达完美了,就是艺术。所谓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说到底,哲学意义上的有限与无限关系的文学艺术语言表达而已——当然,只是我一家之言。
读过一本哲学书,提到了巴赫,说他用音乐把无限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似乎引领着人们无限上行!窃以为,所有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如此的。1234567这七个音符乐出如此美妙的无限,实在令人叹服。每每听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心灵都为之震撼,面庞阵阵酥麻,那是音乐激荡了的灵魂在颤栗······
浩如烟海的小提琴曲目中,几乎所有曲子都离不开四根琴弦。在钢琴的伴奏中,《G弦上的咏叹调》那优美柔婉的旋律竟然只从一根弦上流泻而出,与只有“阴阳”二色的国画异曲同工。
就音乐而言,前些年春晚开场时喜庆的音乐实在不敢恭维,似乎极尽欢乐之能事以掩饰内容的空洞,于是充耳的噪音了。欢乐的情感也似乎被耳朵里的高调的、热烈的、激昂的音符所麻木。现在终于知道了不喜之所在了:欢乐的单调了、简单了,欢乐的没有抑扬顿挫,欢乐的得意忘形!现实中,欢乐是容易的?怎么忘了喜极而泣?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有关人类的这方面情感似乎表达的比较完美。
有人曾评论施光南的一部音乐剧说道:由于都是美妙的音乐,反而觉得整体给人以遗憾。其实道理很简单:满嘴是蜜哪有甜滋味?我以为,西方的交响乐似乎更有起承转合的意境了。
在像与不像之间、似有非有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真实与飘渺之间,国画似乎是最好的桥梁,调动了我所有的思绪、所有的美感,灵魂仿佛随画而飞扬。忽然懂了:原来井下的水相通:能完美表达有限与无限的世界的,唯有黑白色的国画!色彩斑斓的西方油画似乎穷尽了视觉之色彩,但心灵的色彩由于画面的多色彩的堆积反而变得模糊了。透过一幅画,人们往往想看到画外的东西、灵魂的东西,于是,画面越真实,飘渺的灵魂越压抑,思绪已完全被栩栩如生的现实画面所吸引而变得毫无想象力,似乎只有努力寻找画面所给的肉体的快感了——油画的特质,芸芸众生的物理意义的画面反映。
真的知道了国画的魅力了:那是引领灵魂的咏叹调——高于现实的东西。难怪毕加索曾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