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山青年“安全追梦人”
—— 记“安徽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恒源矿通风区监测队
(文:刘祖飞 周静 图:孙晋亮)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所有的中国力量。在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矿有这样一群矿山青年“追梦人”——恒源矿通风区监测队,它们以蓬勃热情,降服瓦斯这一“矿井地魔”,曾创出连续1825天瓦斯“零误报”的周期,为该矿实现安全4周年和第4个安全年作出贡献,曾荣获“安徽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它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安全梦”,追寻着“中国梦”。
机制助推“筑梦”
在监测队,青年人的比例达62%,80后矿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矿工,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管理。该队积极转变思维角度,在集团公司、矿两级团委的指导下,围绕“安全守护•中国梦─青安岗在行动”的思路,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成立创建活动小组,完善创建机制,创新构建“以2名矿青安岗员为‘安全辐射核心’,其余27名员工人人都是‘编外青安岗员’”的组织构架,制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管理办法》,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标准,团支部每月检查创建成效,召开创建会议,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表彰,营造了“安全守护‘中国梦’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技能助力“逐梦”
如何把描绘出的青安岗“安全梦”蓝图变成现实?“会安全”的能力很重要。瓦斯监测工作涉及通风、弱电、强电、电子技术等知识,要胜任岗位得能玩转“18般武艺”,因此,该队强化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组织技术骨干对煤矿瓦斯监控和井下人员定位两大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开展“每日一题”、“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一系列青工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技术骨干资源的作用,1名高级技师、2名中级技师,8名高级工分别与青工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教、口对口讲,每月开展2次实操培训,全员轮番上阵,“真刀真枪”地查找问题点、解决故障点,提升实战能力,做到“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提高”,加速青工成长、成熟周期。
青工们在“比技术”、“比进步”、“比安全”中,逐步成长成为“土专家派”和“学院派”两派技术力量:生于85年的程宝贝被誉为技术“一宝”,虽然只有初中毕业的起点,但好学肯学,认真熟悉井下设备及线路,对照说明书“啃”资料,虚心请教身边老师傅,逐步成长为监测技术“土专家”,去年首次参加青工技术比武就取得瓦斯监测专业集团公司第六名和矿第二名的好成绩;而鹿鑫则是该队5名青年大学生矿工的杰出代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他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对井上、井下所有瓦斯监控、人员定位等软硬件设施熟记于心,能独挡一面,处理较复杂的设备故障。
创新协力“追梦”
在创建过程中,该队升级技术标准,把技术创新作为守护安全的“灵魂”,激发青工们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的热情。大家围绕安全生产提合理化建议,每月召开“诸葛会”,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完善“金点子”,并将成熟的发明创造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先后发明“通讯线路缠绕框”、“传感器升降装置”、“传感器顶板防护装置”、“接线盒防潮、防水”等10余种创新成果,其中,“一种井下用传感器及接线盒的保护盒”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突击队”引领“圆梦”
在瓦斯监测队有一句口号:“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青安岗在行动!”自开展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以来,青工们都以青年安全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曾两次荣获矿“十杰青年”的孟庆涛是这支青年军的“领头雁”,就在前不久,1月19日,他接到了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安装深部井瓦斯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从监控室到井口的地面近600米线路中,有近200米需户外高空作业,再加上天气寒冷,没有起吊设备,孟庆涛就带领大家穿着厚厚的棉衣、系上粗实的安全带,爬上梯子架设线路,在井下线路的铺设中,又遭遇1000多米立井直上直下等困难,他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带领青工们贯彻执行到位,在充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线路捆扎工作,最终提前2天完成任务。有着矿青安岗员正式编制的李端林,2013年全年参加矿青安总岗“零点行动”12次,排查隐患30余条,分散青安岗上岗168次,共计排查隐患500余条,不过,身兼区技术员及监测队班长的他对于青安岗员的职责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安全生产,技术先行”,他紧紧围绕现场编制措施,确保技术设计“零失误”,加大措施贯彻力度,确保执行不打折。
从矿“模范班队”到恒源公司“模范班组”,到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再到“安徽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这群矿山“朝阳”们在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中不断刷新着新纪录,他们将以更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际行动,守护矿井长治久安的“安全梦”,进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刘祖飞 周静 图:孙晋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