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9|回复: 68

[纪实摄影] “七朝老古衙,地方小故宫”——霍州署衙

发表于 2014-3-9 10:22: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照片 062.jpg
霍州署被称“七朝老古衙,地方小故宫”。是我国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古代洲级衙署,与北京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古代官文化系列。
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旅游手册介绍,它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585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清朝康熙皇帝曾驾临霍州署,御书“日色才临仙掌动,看烟欲伴兖龙浮”, 我想这句诗的意思,是对皇家特权及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的一种称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27:05 | 查看全部
照片 135_副本.jpg    照片 068.jpg    照片 066.jpg 谯楼,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我在网络搜索了一下谯楼的作用,原来如此。
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杭州歌曰:“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蓟州歌曰:“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益州歌曰:“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凑成一百八。”此三种击法,为天下南北谯楼鸣钟击奏之蓝本。
击钟之数,为何一百零八,此乃暗合一年气候节律也,盖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者相加,正得此数。释氏念珠亦一百零八,转借此义也。又紫禁城谯楼每次击钟前,必先奏以画角三曲。曲有三弄,乃曹子建所撰。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此画角三弄,盖提醒君臣,不忘创业守成之义,一言一行,必欲尽忠国事。摘自熊召政著《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34:34 | 查看全部
照片 072.jpg
进入大门,古代官人的坐驾摆放在非常显眼的的地方,也许它就是那个时代做官级别的一种象征吧。我的小伙伴走了过去,让我给留下一张纪念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44:54 | 查看全部
照片 079.jpg    照片 074.jpg    照片 073.jpg
这些坐驾,应该是古代的小吏们或者是师爷乘坐的,从这些坐驾来看,乘坐它的人,官位的级别并不是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9 10:50: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0:53:14 | 查看全部
照片 088.jpg
“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在古代,吏律是非常严酷的,从这两句话中就能看出古代吏律的严肃性,这也许是皇家朝官教化子民的一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1:03:48 | 查看全部
照片 099.jpg
   照片 109.jpg
照片 110.jpg
  在馆内介绍中了解到,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
贴门神风俗出自霍州。相传,隋朝末期驻守太原的将领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兴唐之时,在霍州城两度争战,用计收降守将尉迟恭(敬德),使其与秦琼(叔保)成为帐前两员哼哈猛将,唐王李世民有感两人为其守门警卫时,威震恶梦中的鬼魅妖魔功劳,便命画匠做两人像图画,张贴于帐前或宫门以镇避邪,此举以后传为民间贴“门神”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1:10:48 | 查看全部
照片 096.jpg
在台阶下抬眼,似乎听到了那面大鼓传出来“咚咚”的声音,和黎民百姓喊冤叫屈的凄惨声音。
陆续整理图片上传,敬请各位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8:21:54 | 查看全部
照片 130.jpg
据介绍,霍州署的建筑布局是立体布局,它的仪门高于前院好几米,甬道也高于两边1米多,因为它大堂高于两边,是这种立体布局,这在全国的衙署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8:27:16 | 查看全部
照片 141.jpg     照片 144.jpg 仪门至州署大堂之间,是一条长长的高出地面约一米的甬道直通大堂。在仪门之北约20米的甬道中间,立着一座牌坊式建筑,名为戒石亭。此处原立一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名“戒石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