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盾构工地上的“110”
宋洋/文
虽然已经进入冬季施工,但在距离地面20多米的盾构隧道里却显得格外暖和。像往常一样,维修班班长葛建孟进行交接班前的设备巡检,在察看盾构机盾尾密封油脂注入系统时,他发现油脂泵阀组有异常声音,而油脂泵阀组位置空间狭小,人只有半蹲或者跪在里面才能检查更换。葛建孟没有犹豫,绻着身子、半蹲着进入了作业空间,将油脂泵阀组拆除后放在身后干净的棉纱上,并安装了新的分配阀。一个小时后,一身汗水的葛建孟从下面走出,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跟随葛建孟巡检的小马很不解的问:“班长,这个油脂泵阀组只不过是小‘感冒’,再运行一段时间完全没有问题,为什么非要换下来?”
“小‘感冒’也是病啊,万一演化成‘非典’就麻烦了!现在都提倡‘人性化’管理,对设备也要讲点‘人性化’,不能让它们带‘病’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安全施工!,咱们盾构项目部提出的10+2(将12小时工作制的最后两个小时,留给查找安全隐患、保养盾构设备和清理现场作业面)工作理念不就是这个道理么?”葛建孟说。
葛建孟没有很高的学历,2002年中专技校毕业后,来到管道局四公司承建的第一个盾构项目——忠武宜昌长江盾构工程。凭借着心中那份执着和热情,他在盾构机内摸爬滚打八年后,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盾构医生,任何维修工作他都跑在别人的前面,即使在深夜,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查维修,被大伙戏称为盾构工地上的“110”。
目前,葛建孟在管道局四公司CPP4D1机组维修班担任班长,为了不断提高维修技术,葛建孟带领维修班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针对新工人维修技术较薄弱的情况,采取学、帮、带的方法,在各种应急任务中发挥他们的特长;针对老工人专业技术业务强、应急能力手段多但年龄偏大的实际特点,将新工人安排在他们身边,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共同提高进步的目的。
在修旧利废工作中,维修班建立修旧利废“百宝库”,坚持将平时修理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废旧零件进行再次分解,修好后分类堆放于货架,决不放过一颗螺丝,甚至一个垫片。在日常设备巡检过程中,他要求巡检人员做到勤观看、勤检查,增加巡检次数,提高巡检质量,发现设备隐患、故障或设备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汇报和处理,做到“小病”不过班、“大病”不过夜,绝不让任何设备带病工作,确保设备完好率达100%。
就这样,葛建孟带领维修班每天往返于井上、井下,只要哪个部位出现故障,他就会出现在哪,了解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保证了盾构掘进没有发生过因设备故障停机超过12小时的现象,为盾构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