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期,IBM深圳工厂发生了罢工事件,成了联想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达成收购意向后,最先被关注的一件事。经过近10天的罢工,事件已经平息,但事件背后却引发了人们的各种思考。
首先,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此次罢工事件的进展: 3月3日,约千名工人在IBM公司深圳工厂大楼附近发起维权抗议。事件起因是联想宣布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后,IBM向员工提出的解决方案赔偿标准过低,宣布方案前又没有与员工协商,引发员工不满。但还有500名临时工在工厂里继续工作; 3月6日,IBM公司深圳工厂的1000多名员工,虽像往常一样9点打完卡,但之后聚集在深圳福田保税区一座7层高的大楼前开始罢工; 3月9日,事件升级,IBM公司深圳工厂对外宣布与参与维权的19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不给予任何经济赔偿,并责令其立即交接离职。为抗议公司决定,员工开始静坐示威; 3月10日,IBM贴出公告,共开除了20名工人代表。理由是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的工人将得不到一分钱的离职补偿。通告中IBM表示:“有10名员工擅离岗位构成旷工,在工厂广场内非法聚集逗留,导致公司停产至今。公司决定解除与十名员工的劳动合同,不给予任何直接经济补偿。” 3月11日,联想就IBM公司深圳工厂的罢工事件在其官网发表声明。声明中称:“IBM深圳工厂员工罢工的事件,仍属于IBM公司的内部事务。”并且保证“并购交易完成之后,IBM 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不低于之前的水平。” 3月13日,到这天为止,已有将近500名工人同意签署离职协议,持续近10天的IBM深圳工厂罢工活动逐渐平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0年前,悲观笼罩着上海淮海路的瑞安广场IBM大厦,那一年,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业务,一大批IBM雇员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10年之后,同样是IBM的雇员,因为担心IBM X86业务划归联想而惴惴不安。只是这次,他们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法:罢工。 从一开始的拒绝评论,到后来的薪酬承诺,联想安抚人心的做法似乎并不能“服众”。IBM曾表示依然希望大部分员工能转入联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超过一半的工人已经决定离职。稳定的工作前景和待遇并无法留住人心,不知联想和IBM的感受是否可以用“如芒在背”来形容,毕竟这样的局面大家都不愿意看到。 企业并购案中,涉及业务线、员工接收与薪资谈判的案例并不鲜见,即便做不到“喜大普奔”,大部分企业最起码都能实现“平稳过渡”。此次深圳工厂事件,显然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反面教材”,或许正应了那句网络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联想面临的企业文化挑战 深圳工厂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试想从研发、测试到制造、销售,全球范围内又有多少个“深圳工厂”在等着联想接盘。尚且不论收购完成之后的联想能否玩转企业级x86服务器市场,“整合”便是摆在联想面前的第一道坎。此“整合”既包含既有产业链格局、渠道的整合,也包含现有产品与技术的消化,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从员工到合作伙伴到客户,在x86服务器产业链的生态中,联想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IBM硬性裁员是否合适? 关于硬性裁员合法性的讨论似乎意义不大。裁员并不是始于IBM,也绝不会绝于IBM。这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规律,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如果不能获取足够的利益,那么企业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控,和裁员相关的成本控制只是调控手段之一。 罢工是否合法? 员工的抗议是否合法。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罢工员工称,工厂里的1000多名员工是独立发起罢工的,未经官方的中华全国总工会(All 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的批准。罢工工人不信任(工会)。” 来源:eNet硅谷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