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2|回复: 5

[班组天地见报稿前后对比] 班组天地928期稿件对比

发表于 2009-2-13 17:2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见报稿主题词
热点聚焦•员工牛年起跑(中)-----主持人 ■商国庆 孙建文 曲淑贤
      “牛年,我要做自己的冠军!”当我们终于喊出了这个压在心底许久的声音、激动地为自己喝彩后,应该静下心问问自己:做自己的冠军,我还需做哪些准备?
学会借企业之力
【主持人说题】
■商国庆 孙建文 曲淑贤
      智者当借力而行。诸葛亮用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成就了火烧赤壁、以弱胜强的千古佳话。聪明的企业班组员工,就是要学会借企业之力,解决自我发展难题,依靠企业助推,实现个人目标。
      然而,一颗没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便放到温度、湿度都合适的土壤里,也不会发芽;只有那些生命力强的种子,才可以历尽艰难,克服条件限制,顽强地发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我们要做自己的冠军,就需要做一颗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做好生根发芽成长的各种准备。
      首先,我们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为自己备好充足的前进动力。立足现有岗位,结合个人规划和企业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自身动力不足,那么便很难被企业助力催动。
      其次要坚持。“龟兔赛跑”体现的是坚持的力量,坚持考验的是我们的品质、意志和智慧。我们应在坚持的过程中,用不断学习去逐步克服自身不足,在坚持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再次,我们要团结。做自己的冠军,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通过老师带徒、切磋技艺、比武交流等形式,让班组学习与创新之水流动起来,激发每个班组职工的能量,使自己更快地成为所处岗位的行家里手。
      最后还要把握好机会。我们要在强化自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单位给予的各种学习和锻炼机会,提供的良好展示平台,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个人专长,做出贡献,实现成长。
      无数事实足以证明,凡是能通过“想事儿”赢得机会、通过“干事”赢得平台、通过“成事”赢得地位的人,都是善借力之人,借力还须备好帆,“不用扬鞭自奋蹄”,让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蓄积实力,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生命和工作的奇迹。




原主题词
借力还须备好帆
商国庆  孙建文
“牛年,我要做自己的冠军!”当我们终于喊出了这个压在心底许久的声音,激动地为自己喝彩后,静下心想一想,做自己的冠军,我准备好了吗?
    一颗没有生命力的种子,无论提供怎样合适的温度、湿度,都不会发芽,更不会开花结果,而一颗生命力强的种子,却可以历尽艰难,克服条件限制,顽强地发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我们要做自己的冠军,就需要做一颗有顽强生命力的好种子,即使生根发芽的条件不完全具备,我们也不要悲观失望,灰心丧气,目标一旦选定就不要随意改变,我们毕竟有思想、追求和动力,我们更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实力,凭着这些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快乐工作,自如地生活,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创造生命和工作的奇迹。而一旦条件适宜,就要抓住机会,尽快获得成长。要做这样的好种子,我们就应该做好生根发芽成长的各种准备。
    一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不骄傲,不懈怠,不放弃,不奢望,不等待,立足现有岗位,结合个人规划和企业需要,做好本职工作。我们期望有企业助力,跑得更快,走得更远,但如果自身动力不足,虽然助力很大,速度也会有限。因此,我们既要扬起希望的风帆,又要加大自身前进的动力。
    二要坚持。“龟兔赛跑”体现的是坚持的力量,坚持考验的是我们的品质、意志和智慧。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逐步克服不足,不断学习并丰富自己。无论外界条件如何,我们在坚持的过程中进步了,成熟了,成长了,这就是我们的成绩。
    三要团结。做自己的冠军,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通过老师带徒、切磋技艺、比武交流等形式,让班组学习与创新之水流动起来,激发每个班组职工的能量,使自己更快地成为所处岗位的行家里手。
    四要把握好机会。我们要在强化自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单位给予的各种学习和锻炼机会,提供的良好展示平台,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个人专长,做出贡献,实现成长。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有很多机会是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来的。
    借力还须备好帆, “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年,我们需要牛的精神,牛的意志,牛的品格。让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精心呵护,顽强生长,直至成功!



主题词:借力发力 超越自我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 曲淑贤
        “智者当借力而行”。 诸葛亮用“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成就了火烧赤璧,以弱胜强的千古佳话。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他们敢借、能借、善借。借出了一片新天地!“借”字也可理解为善用资源,创造利益。聪明的企业班组员工,就是要学会向企业“借力”,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依靠企业的助推解决自我发展的难题,达到个人的理想目标,实现自己的冠军梦想。
        遍观身边人,身边事。凡是能通过“想事儿”赢得机会、通过“干事”赢得平台、通过“成事”赢得地位的人,不仅善于“借力”,而且能够做到恰到好处的“发力”。作为企业员工的我们,要不骄、不躁,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立足本岗,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实现自我超越、圆冠军梦打好基础。要善于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根据企业发展策略来规划自身努力目标,虚心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找准时机,频频“发力”,促使企业满足我们进取的需求,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满足我们价值得到更加切实的体现的需要。
        让我们做个真正的智者,敢借力、能借力、善借力,更要敢发力、能发力、善于发力。在借力发力中,超越自我。


见报稿:
2月3日,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一届七次员工代表大会刚刚通过《2009年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员工们就兴奋地相互转告、传递信息。在四车间熟料窑操作室,闻讯而来的班组员工们边学习边制定自己一年的成长计划
“给我一个支点吧”
【众家解题•员工说】
■杨苒
我想当“首席员工”
      “去年我被聘了主操,今年我要通过技术比武当首席员工。”熟料窑岗位最年轻的主操郭磊在看到车间09年培训计划中“理论与实操培训、还有技术比武一样不少”时,不由喜上心来,提出了自己今年的奋斗目标。
      熟料窑看火岗位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27岁的郭磊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上班几年一直进步不大。2006年,车间针对轻工技术比较薄弱这一环节,选取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师傅与轻工结对子“导师带徒”,为他们传授理论知识与实操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郭磊不仅技术提高了一大截,还成为了熟料窑岗位最年轻的主操。尝到学习甜头的他,一看到《员工教育培训方案》中本岗位的培训计划就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
  我想多学一种技能
      “走出去一看,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才知道学习的重要。”输送岗位员工贾石提到前几日支援管道化车间检修时感慨地说。40出头的贾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平日里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前不久,当贾石随车间组织的突击队支援管道化车间检修,看到完全不同于自己岗位的设备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新工一样茫然,强烈地认识到了多学技能的重要性。
      “今年我争取再学一门技术,多掌握一项技能。”贾石指着《员工教育培训方案》说:“瞧,厂部还有具体的培训计划呢。这回让我赶上了。”
我想去培训深造
      “今年,我也要争取奖励培训。”设备技术员丁星阳大学毕业来到四车间已经两年,在实际工作中,他不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意识到自己知识上欠缺的他渴望进一步学习。当得知公司要公开选拔10名技术人员和优秀员工赴高校带薪脱产培训时,小丁便定下了争取参加的目标,他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机械专业知识,为优化设备功效奠定理论基础。
      员工想成长,需要企业给个支点,那么,企业将如何做?氧化铝一厂结合企业实际与员工需求出台的《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需求合二为一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还为最终实现“人企共进,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稿
风劲正是扬帆时
      2月3日,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一届七次员工代表大会刚刚通过的《2009年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引起了员工高度关注。在四车间熟料窑操作室,闻讯而来的班组员工一边学习文件,一边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牛年学习计划。
                              我想当“首席员工”
    “去年我被聘了主操,今年我要通过技术比武当首席员工。”熟料窑岗位最年轻的主操郭磊在看到车间09年培训计划中“理论与实操培训、还有技术比武一样不少”时,不由喜上心来,提出了自己今年的奋斗目标。
      熟料窑看火岗位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27岁的郭磊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上班几年一直进步不大。06年,车间针对轻工技术比较薄弱这一环节,选取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师傅与轻工结对子进行“导师带徒”,为他们传授理论知识与实操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郭磊不仅技术提高了一大截,还成为了熟料窑岗位最年轻的主操。尝到学习甜头的他,一看到《员工教育培训方案》中本岗位的培训计划就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
                               我想多学一种技能
    “走出去一看,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才知道学习的重要。”输送岗位员工贾石提到前几日支援管道化车间检修时感慨地说。四十出头的贾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平日里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前不久,当贾石随车间组织的突击队支援管道化车间检修,看到完全不同于自己岗位的设备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新工一样茫然,强烈地认识到了多学技能的重要性。
    “今年我争取再学一门技术,多掌握一项技能。”贾石指着《员工教育培训方案》说:“瞧,厂部也大力提倡一专多能,还有具体的培训计划呢。这回让我赶上了,可得好好学学。”氧化铝一厂鼓励员工多元化发展,为像贾石这样的普通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我想去培训深造
    “今年,我也要争取奖励培训。”设备技术员丁星阳大学毕业来到四车间已经两年,在实际工作中,他不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他渴望进一步学习。当得知公司每年公开选拔10名技术人员和优秀员工赴高校带薪脱产培训时,小丁便定下了目标,要回到校园有针对性地学习机械专业知识,为优化设备功效奠定理论基础。
      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员工强则企业强。氧化铝一厂结合企业实际与员工需求出台的《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很好地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需求合二为一,不仅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还为最终实现“人企共进,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杨苒)

见报稿
企业助力,更需员工自强
【众家解题•现场写真】
■向德良 胡小翠
【事件】年初,班组员工“闹”顶岗
      “跟跟班,闲逛逛,轻轻松松拿钞票……”近日,笔者到重庆能源集团贵州新井建设单位柿花田矿采访,去年底从东林矿对口支援入矿的付思陶等12名班组员工对笔者如此调侃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
      转眼元宵节过了,可这些人还在跟班没有顶岗,其中有些人再也坐不住了,找到该矿人力资源部部长庞向阳“闹”顶岗: “别人羡慕我们不干具体事同样拿钱,可是,我们却羡慕顶岗员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和平台,如果再让我们这样混下去,我们很有可能输在起点,没准还会输掉未来。”付思陶说。员工陈福勇也说,自己09年的新年愿望就是矿上能够让自己顶岗,不想再跟班“跳乱弹”。
      原来,该矿新井建设井巷掘进等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属于外包工程,由于合同期未满等原因,矿上人员不能全部接手,于是,部分员工只能暂时安排跟班熟悉工作环境,矿上同样给予工资等待遇,可与开始不同的是,一些人对悠闲的上班状态不满意了,他们找领导说理,要求尽快顶岗。他们觉得,顶岗就是上舞台,就获得了实实在在展示自己的机会,否则,就错过了机会。
      今年,矿里对每个员工个人成长规划进行了收集,然后有针对性地逐一帮扶,准备搭建更多员工展示的平台,满足大家的成长愿望。
【笔者评说】企业助力与员工自力共舞
      眼下,班组员工职业发展和竞争的序幕已在起跑线上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起步,有的员工已做好工作规划并付诸实施,而有的员工却仍在一脸迷茫地观望等待企业帮助改善成才环境。固然,员工的成才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帮扶,但是,当企业暂时无法面面俱到、暂时无法帮助我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继续等待,还是自力奋发?
      从上面的事件中我们已经看到,如今的员工,已不甘享受清闲、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其岗位意识、把握机会的意识、成长成才意识、危机意识等已比过去强若干倍,对他们的职业需求,企业应及时给以重视和引导,应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给每个员工一片成长的天空和沃土,用事业成就员工、用业绩鼓舞员工、用感情感染员工,用待遇吸引员工,对每个员工都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关注员工成长。
      但是,员工不能好高骛远,急于建功,要转变必须专业对口上岗的观念,做到有岗就顶上,再普通的岗位,也要力争把它做得最好,把自己的技术专长与工作岗位相对接,从分配给你的工作岗位上找突破口,认真规划自己的全年工作,选准一个目标拓展学习成果,通过自力奋发,在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超越自我,做自己的冠军。
      牛年起步,让企业助力与员工自强“共舞”吧!我们一定能够赢在起点、胜在牛年。



原稿
  牛年伊始,班组员工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新一轮的冲刺,要赢在起点,胜在牛年------
企业助力,更需要员工自力
[情景捕捉] 牛年,我们想要更大的成才舞台
      “跟跟班,闲逛逛,轻轻松松拿钞票……”近日,笔者到重庆能源集团贵州新井建设单位柿花田矿采访,去年底从东林矿对口支援入矿的付思陶等十二名班组员工如此调侃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
        眼看元宵节都快过了,矿上还是一直安排他们跟班没有顶岗,牛年,他们想有个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更大舞台,于是,再也坐不住了,找到该矿人力资源部部长庞向阳要求顶岗。
      “别人羡慕我们不干具体事同样拿钱,可是,我们却羡慕顶岗员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和平台,继续这样瞎混下去,我们不但会输在起点,还会输掉未来。”付思陶如此说。
      “我们26个对口支援新井建设的班组员工,怀着对新井建设的美好憧憬一起来到新矿建设,眼看别人一来就有岗位,通过出色的业绩,有的甚至获得了加薪、提拔和重用的机会,可是,矿上没有安排我们顶岗,我们和他们比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长期下去,掌握的技术也会生疏,最可怕的是这样下去会消磨人的意志,失去奋进的精神和动力。”在笔者采访中,这些跟班员工都对此非常担忧。员工陈福勇说自己09年的新年愿望就是矿上能够让自己顶岗,不想再跟班“跳乱弹”。
        原来,该矿新井建设井巷掘进等许多工程建设项目是属于外包工程,由于合同期未满的原因,矿上人员不能全部接手,部分员工只能暂时安排跟班熟悉工作环境。
        该矿人力资源部部长庞向阳说:对暂时没有顶岗的员工,矿上同样安排跟班并给予工资等待遇,同时,也在积极想办法帮助每个员工早日顶岗,使其人尽其才,今年,矿里会对每个员工个人成长规划进行收集,然后有针对性地逐一进行帮扶,搭建更多员工成才的平台,满足大家成才愿望;但是,员工不能好高骛远,急于建功,要转变必须专业对口上岗的观念,做到有岗就顶上,自己做好工作规划,就算是跟班也不要闲来就打牌、喝酒地虚度时光,要多参加矿上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争做复合型员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找准方向,条条大路可通罗马,跟班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番话说得大家点头称是,及时排除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周长东表示,自己今年要利用跟班有多余的时间,开始学习机械制图或者电器化管理;骆小林则想学习新闻写作,在企业宣传工作方面实现突破……他们均对自己的工作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定位。
[笔者评说] 牛年起步,让企业助力与员工自力“共舞”
        又到新年规划时,班组员工职业发展和竞争的序幕已经在起跑线上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的员工新年起步已经开始做好工作规划并付诸实施,而有的员工却仍在一脸迷茫地观望等待企业帮助改善成才环境。
        固然,员工的成才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帮扶,但是,当企业暂时无法面面俱到,暂时无法帮助我们实现成才愿望时应该怎么做?我们是继续消极被动地等待?还是新年起步就自力奋发?
        员工自身的努力是成长的基础和根本,企业助力,更需要员工自力。观望,则一事无成,春播秋收,新年规划时如果还继续观望,你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岗位有辅助岗位和主要岗位之分,员工成才肯定要受到岗位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岗位不能选择,态度却可以选择,起点低不是成才的绊脚石,一个人能获取一个平台很重要,能拓展一个平台更重要。岗位并没有好坏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岗位都能建功立业,多渠道成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与现实,不管你身处哪个岗位,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尽职尽责,忘我工作,最后就会获得成功。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再普通的岗位,也要力争把它做得最好,把自己的技术专长与工作岗位相对接,从分配给你的工作岗位上找突破口,在牛年起步时就认真规划自己的全年工作,选准一个目标拓展学习成果,通过自力奋发,不起眼的工作岗位同样能够成就辉煌的事业,同样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做自己的“冠军”。
        作为企业,则应该随时关心关注每个员工的成长,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给每个员工一片成长的天空,给每个员工提供一片成长的沃土,给员工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多彩的舞台,用事业成就员工、用业绩鼓舞员工、用感情感染员工,用待遇吸引员工,对每个员工都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关注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发展,这样,将能激发每个员工最大的潜能,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好的价值。
          牛年起步,让企业助力与员工自力“共舞”吧!我们一定能够赢在起点、胜在牛年。                         向德良 胡小翠



见报稿
【众家解题•善意提醒】
■耿平
【情景捕捉】爬到半道又掉下来了
      2月10日下午,笔者应约旁听了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石化销售分公司集气五队的班组管理会。只听队长李长胜开宗明义地说:“牛年春节算彻底过完了,不少员工都在谈论成长的话题,今天就敞开谈。大家不要藏着掖着……”
      “我先说说。去年晋升了高级技师后我也有个体会:不管是学习也好,创新也好,都不可能一步登天。我觉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积小创新为大创造。当然,自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 轻烃站站长董志平抛砖引玉,下面随之议论纷纷。
      “我就吃了董师傅说的这个亏,当年,队里也给我创造了不少条件,可我没有抓住。我心太急了,想一口吃个‘胖子’,最终碰了壁,摔了跟头。”张勇军接过话茬。
  “其实,队上给大家提供的机会都是公平的,只是我基础太差,努力了一阵子,感觉没什么进步,自己就泄气了,就像井底的青蛙,爬到半道上后劲不足又掉下去了,接着就心灰意冷,回到了原点。”王传乐师傅毫不避讳地说。
  “人们常说,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可我就是没有长性,常下决心常立志,就是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学技有愿望,但一遇到困难要么打退堂鼓,要么绕道走,所以总在原地踏步……”40多岁的陈晓阳深有同感地说。
  “我这个老‘落后分子’也有一些想法,都报队上了,就怕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李俊生怕领导不重视他,来了个激将法。
  讨论至最后,李队长总结道:“正如大家所说,定目标计划要知己知彼,把目标定得合理一些,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大家都来学学董志平,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队上会根据每名员工的特点、兴趣、特长,确定合适的成长规划,制定个性化员工培养规划。同时,队上还要专门切出一块成本给员工提供培训、创新的经费,千方百计助推员工成长。”
  【笔者评说】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员工朴实的话说出了所有成功者真切感悟,也道出了所有成功者的心路历程。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对于员工来说,认识的提高,技能的长进,成绩的取得,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个持续努力、逐步积累的过程,常常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总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是成才成功的大忌。即使具有特殊的天赋,也无法一步登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涓涓溪流汇成河、泉流万千必成川”才符合成才成功的客观规律。知难而退,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使员工成长难有其果,创新难有作为,而妄自菲薄更不可取。
  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寡。虽然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进,月有所变,用心写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号,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每天的进步,争取每天有进步。可以说,成功往往不是看谁哪一阶段跑得最快,而是看谁前进的步伐更持久,谁更能在相持中坚守,谁更能在困难中忍耐。
      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为目标尚远而情疑动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为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艰克难的勇气和专心致志的定力。
  实际上,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长远的眼光,认真地规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率性而为,因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原稿
  员工成长切忌好高骛远
  耿平
  【情景捕捉】爬到半道又掉下来了
  2月10日下午,笔者应约旁听了中石化山东下属企业石化销售分公司集气五队的班组管理会。只听队长李长胜开宗明义地说:“牛年春节算彻底过完了,不少员工都在谈论成长的话题,今天就敞开谈。大家不要藏着揶着,要说掏心窝子的话。有什么建议、想法包括牢骚尽管倒出来……”
  “我先说说。这几年我进步比较大,去年晋升了高级技师。我也付出了很多,要说自己吃的苦、受的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作为普通员工我没有上过大学,喝的墨水少,不管是学习也好,创新也好,都不可能一步登天。我觉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积小创新为大创造。当然,自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太多,一旦实现不了就会怨天尤人……” 轻烃站站长董志平首先发言。
  “董师傅说得真好。队里也给我创造了不少条件,可我没有抓住。我心太急了,想一口吃个‘胖子’,正如董师傅说的,目标定的太高、太多,忙得我晕头转向,坚持不下来,最终碰了壁,摔了跟头,没有多大实质进步。”张勇军接过话茬。
  “其实,队上给大家提供了机会都是公平的,只是我基础太差,我努力了一阵子,感觉没有什么进步,自己又泄气了,就像井底的青蛙,爬到半道上后劲不足又掉下来了,接着就心灰意冷,又回到了原点。过一段时再拣起来,又要从头开始。唉,我总是半途而废……”王传乐师傅毫不避讳。
  “我有同感,小张、小王说的毛病我身上都有。人们常说,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可我就是没有长性,常下决心常立志,就是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学技有愿望,但一遇到困难要么就是打退堂鼓,要么就是绕道走,所以总在原地踏步……”40多岁的陈晓阳深有同感地说。
  “我这个老‘落后分子’也有一些想法,都报队上了,就怕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李俊生怕领导不重视他。
  李队长最后总结道:“今天大家的发言,让我感触很深。大家知道,我就是从一线工人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正如大家所说,一定要把目标定得合理一些,要有可行性。目标定得太多、太高,实现不了时,就会像霜打的茄子那样垂头丧气,从而失去信心。正如一首唱到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大家都来学学董志平,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最后成功必定属于你……大家放心,队上一定支持大家成长、成才。”
  会后,李队长进一步介绍道,队上下步要针对班组会上大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教育,根据每名员工的特点、兴趣、特长,确定合适的成长规划,制定个性化员工培养规划。同时,队上还要专门切出一块成本给员工提供培训、创新的经费,千方百计推助员工成长。

  【笔者评说】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员工朴实的话说出了所有成功者真切感悟,也道出了所有成功者的心路历程。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对于员工来说,认识的提高,技能的长进,成绩的取得,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有个持续努力、逐步积累的过程,常常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总和,不可能一蹴而就。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是成才成功的大忌。即使具有特殊的天赋,也无法一步登天;拼尽全力突击一番,同样难以手到擒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涓涓溪流汇成河、泉流万千必成川”才符合成才成功的客观规律。有的员工在某个阶段出现的突进、飞跃,其实是积以时日,能量聚积到临界程度后自然爆发的成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知难而退,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使员工成长难有其果,创新难有作为,而妄自菲薄更不可取。
  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寡。虽然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进,月有所变,用心写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号,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每天的进步,争取每天有进步。可以说,成功往往不是看谁哪一阶段跑得最快,而是看谁前进的步伐更持久,谁更能在相持中坚守,谁更能在困难中忍耐。
     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丝毫的进步都不会从天而降,都不能唾手可得,都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为目标尚远而情疑动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为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艰克难的勇气和专心致志的定力。
  实际上,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长远的眼光,认真的规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率性而为,因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多次到日本松下、索尼、本田等企业讲学,他传授了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本的这些企业正是这样做了,才取得了质量的长足进步,使当时的“东洋货”独步天下。如果你希冀成才,渴望成功,用心体味戴明博士的方法肯定会受益终生。
当然,我们要时刻记起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速度是看不见的、无形的,但又实实在在,懈怠不得,必须分秒必争,毫秒必争,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就能像跨栏高手刘翔那般“风卷残云”。





见报稿
发现设备缺陷者有奖,最多可得5000元!有人认为此举多余,把工作职责之内的事做好,为什么还要奖励呢?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对工作不到位的变相纵容
温柔的“小红旗”创造安全美
【众家解题•典型经验】
■马 兵
      年初,湖北钟祥市供电公司根据一些员工的建议,推出了一项安全生产“特殊贡献奖励”:对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者给予100元~5000元专项奖励,每月一奖,网上公布,发现特别缺陷者将给予特别奖励。没想到该举措一推出,便引发众议。
      有人认为此举多余,发现缺陷本来就是工作应尽的职责,把分内事做好为何还要奖励呢?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对工作不到位的变相纵容。面对众多疑义,提出该合理化建议的员工代表肖卫东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两对父母,一对在孩子做了好事时奖励一面小红旗,另一对则在孩子做了错事时挂一面小黑旗,结果常得到小红旗的孩子优秀而健康。这个小故事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多挂一面小红旗,就让对方多得到一分鼓励与认可。肖卫东说,现在我们就是给及时发现缺陷的职工温柔地挂一面小红旗,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企业和班组的鼓励与信任。
      1月4日,110千伏大峪口变电站运行人员汪家平发现峪326刀闸母线侧支持瓷瓶出现10厘米左右的横向裂纹,检修人员处理缺陷时,发现瓷瓶已与底座完全断裂分离。万一该刀闸断裂短路,将会发生110千伏大峪口变电站和8座35千伏变电站全停事故!汪家平在接受奖励时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这面小红旗给了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当之无愧的缺陷发现明星、110千伏钟祥变电站员工王浩颇有感触地说:“其实每次获奖钱多少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心里挺自豪的。”
      一面“小红旗”为电网安全运行奖励出无数双紧盯设备的眼睛,发现的缺陷由初期的一般设备缺陷向重大隐患延伸,获奖职工面也由运行人员逐渐扩展到检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
      只是转变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就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目前,该公司关心安全、关注安全的人越来越多,职工们将获得特殊贡献奖看做衡量自己是否尽心尽职工作的一把尺子,“我的设备,我是主人”观念深扎班组。



原稿
特殊的“小红旗”
马兵
                                                                                          
            湖北钟祥市供电公司局域网上有一个不少职工都“榜上有名”的栏目,一有新动态,点击率就一路飙升,成为吸引大家的热门信息,这是该公司2009年初根据一些员工提出的好建议推出的安全生产“特殊贡献奖励”制度所产生的独特魅力。“特殊贡献奖励”是对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的职工给予100-5000元专项奖励,每月一奖,网上公布,发现特别缺陷给予特别奖励。
            一个温柔的概念
            2009年初,当公司将胡集供电所员工肖卫东提议和员工胡明志、王中华附议的特殊贡献奖励制度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各个不同岗位的员工都有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发现缺陷本来就是工作应尽的职责,把该做好的工作做好,为什么还要进行奖励呢?有人认为这是对工作不到位的变相纵容。就是一线的部分员工们也认为这个制度会昙花一谢,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发现缺陷还给奖励?
            面对众多的疑议,提出该合理化建议的员工代表肖卫东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对父母,一对是在孩子做了好事时奖励一面小红旗,另一对在孩子做了错事时挂一面小黑旗,结果不言而喻,常得到小红旗的孩子优秀而健康。他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及时发现缺陷的职工也挂一面小红旗。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多挂一面小红旗,就多一分鼓励与认可。这样一个温柔的概念不仅为钟祥供电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吹入了一股清新、温暖的春风,更在全公司范围内打响了一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隐患大排查的持久战。                一串动人的故事
          “小红旗”奖出自信、奖出责任,也奖出员工投入安全生产的干劲儿。今年1月4日,110千伏大峪口变电站运行人员汪家平发现峪326刀闸母线侧支持瓷瓶出现10厘米左右的横向裂纹,检修人员处理缺陷时,发现瓷瓶已与底座完全断裂分离。好悬啊!“当时心里真是后怕,万一在正常运行时或是在倒母线操作过程中该刀闸断裂短路,将会发生110千伏大峪口变电站和8座35千伏变电站全停事故!太危险了!”汪家平在接受奖励时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好的工作,却得到这么重的奖励,这面小红旗将继续给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面“小红旗”为电网安全运行奖励出无数双紧盯设备的眼睛,发现的缺陷由初期的一般设备缺陷向重大隐患延伸,获奖职工面也由运行人员逐渐扩展到检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
            一道美丽的风景
            由奖代罚,只是转变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就又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关心安全、关注安全的人越来越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电网安全,我的责任”的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员工们更是将获得特殊贡献奖看作衡量自己是否尽心尽职工作的一把尺子,“我的设备,我是主人”观念深深扎根。
            110千伏钟祥变电站员工王浩是当之无愧的缺陷发现明星,可谓“名利双收”。“其实每次获奖钱多少不是很重要,主要觉得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心里挺骄傲的。”对于为什么能发现这么多缺陷,王浩也有自己的心得:“认真学习设备原理和运行规程,并紧密结合季节特点,设备缺陷就逃不过我们的眼睛。”现在,员工们学习业务的劲头足了,奖励奖出股“学习风”,这确实是推行制度的“意外收获”。
            奖励奖出了“学习风”,奖励奖出了责任心。钟祥市供电公司采用员工好建议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施“挂小红旗”的奖励做法,调动起更多员工的主动性,使安全关口成功地前移至生产一线,为电网安全运行构筑了坚固的安全大堤。



见报稿
“三化”撑起员工成长平台
【众家解题•实作案例】
■邓俊德
个性化培训:补强员工的技能“短板”
      2月3日下午,笔者来到武汉铁路局襄樊北机务段襄北检修车间电机组,见师傅们正围着电视看电机业务光盘。就向工长左文斌打起招呼:“你们现在学业务真方便了。”
  是呀,现在段上为每个专业都下发了学习光碟,只要大家有空,随时可以“充电”。据左工长介绍,去年年底,段上实施了个性化培训,让每名职工上报自己业务技能薄弱环节,然后由工长统计汇总后上报到段上。由段上根据职工们的业务技能薄弱环节,安排各专业技术能手对有针对性地进行试讲,并将其讲课内容刻制成光碟下发到各班组,职工们可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看相应的业务光碟,缺啥补啥。  
兴趣化引导:“放大”员工的优势特长
  离开襄北检修车间,笔者来到该段襄樊检修车间电力整备场,见整备组职工陈建林正在忙着拆机车砂管。“陈师傅,这砂管好好的,怎么拆了呀?”现在的砂管每到雨雪季节就老爱堵,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我们正在进行改造。陈师傅自豪地对笔者说:“我和班组的张永波、罗峰林组成了走行部攻关小组,专门对走行部质量问题进行攻关。我们提出的扩大砂管撒砂阀供气孔的技改方案获得了段技术科的通过,现在正在对每台机车进行改造,以后雨雪季节砂管就不会再堵了。”
  段上根据职工们的兴趣爱好,成立了攻关小组和兴趣协会,让职工们充分发挥其特长。目前,陈师傅仨人已有4项改造成果获得了段技术部门的通过。”
等级化岗位:激发员工的成长动力
  下班后,笔者在返回的途中发现襄北检修车间电备组内仍有许多人,有的埋头看书,有的在一起交流着什么。工长郭峰告诉笔者:“原来没实行等级化岗位时,职工们干好干坏没啥差别,现在可不同了,段上将每个专业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工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六个等级,职工不仅工资收入直接与岗位等级挂钩,而且还规定提拔工长和调度员必须首先是工人技师,现在大家学业务的积极性可高了。”  
“可不是吗,咱们电器专业首席技师刘海明,不仅被提拔为车间调度员,每个月还有500元的津贴,收入比副主任还高。咱们现在就是要向刘海明学习,争取当首席,那才是咱的最爱。”工人技师于双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离开电器组,笔者思索着,职工的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和培养。企业只要不断拓宽职工成长的平台,让每名职工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发挥特长,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快乐地成长,就能够有效地引导职工将个人的成长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大目标中,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原稿
“三化”撑起员工成长的宽平台
 面对经济寒冬的笼照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名员工都渴望成长,渴望提升自身的素质。但员工的成长离不开企业这个舞台的支撑,而企业要想走出经济寒冬的阴影,更需要支持员工成长,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企业如何更好地为员工成长搭建舞台呢?最近,笔者在武汉铁路局襄樊北机务段采访时,深刻地感受到——
                三化”撑起员工成长的宽平台
                      邓俊德
                个性化培训:补强员工的技能“短板”  
  2月3日下午,笔者来到武汉铁路局襄樊北机务段襄北检修检修车间电机组,见师傅们正围着电视看电机业务光盘。就向工长左文斌打起招呼:“你们现在学业务真方便,打开电视就可以了。”
  是呀,现在段上为每个专业都下发了学习光碟,只要大家有空,随时可以进行“充电”。左工长向笔者介绍:“目前,我段机车正在由内燃型向电力型转变,业务培训任务量非常大,再加上每名职工的业务技能薄弱点不同,搞一刀切似得集体培训达不到培训效果。于是,去年年底段上实施了个性化培训,让每名职工上报自己业务技能薄弱环节,然后由工长统计汇总后上报到段上。由段上根据职工们的业务技能薄弱环节,安排各专业技术能手对有针对性地进行试讲,并将其讲课内容刻制成光碟下发到各班组,职工们可以对着自己的薄弱环节看相应的业务光碟,不仅方便,还达到了缺啥补啥的效果。”
  “这样的培训真好,我原来是检修内燃机车电机的,对电力机车电机不太熟悉,现在想学只要看学习光碟就行了,那里面可是咱电机专业的专家在讲,即有理论,也有实作,真爽!”正在学业务的  刘靖师傅回过头对着笔者笑呵呵地说。
              兴趣化引导:“放大”员工的优势特长
  离开襄北检修车间,笔者来到该段襄樊检修车间电力整备场,见整备组职工陈建林正在忙着拆机车砂管。“陈师傅,这砂管好好的,怎么拆了呀?”现在的砂管每到雨雪季节就老爱堵,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我们正在进行改造。陈师傅自豪地对笔者说:“我和班组的张永波、罗峰林组成了走行部攻关小组,专门对走行部质量问题进行攻关。我们提出的扩大砂管撒砂阀供气孔的技改方案获得了段技术科的通过,现在正在对每台机车进行改造,以后雨雪季节砂管就不会再堵了。”
  段上根据职工们的兴趣爱好,成立了攻关小组和兴趣协会,让职工们充分发挥其特长。正在一旁指导改造工作的车间工会主席王少杰告诉笔者:“陈师傅们仨人原来就喜爱搞些小改小革,车间发挥他们的特长成立了走行部攻关小组,让他们围绕机车走行部质量的问题搞改造,现在陈师傅们仨人已经有4项改造成果获得了段技术部门的通过。”
  王主席还向笔者介绍:“段上不仅重视职工在安全生产领域发挥其特长,也重视培养职工的们业余兴趣爱好,成立了门球、乒乓球、小提琴等15个兴趣协会,让职工们在各自善长的领域展示其才艺。去年我段整备车间职工赵爱军荣就获了‘火车头艺术家’称号,咱们车间的阮金涛还在‘唱响襄樊’比赛中入围前10名呢!”
                  等级化岗位:激发员工的成长动力
  下班后,笔者在返回的途中发现襄北检修车间电备组内仍然坐的满满的,有的埋头看着业务书籍,有的在一起交流着,根本没回去的意识。
  “下班了,还不走?”
  春运期间工作非常繁忙,大家都凑着下班后的时间学学业务。工长郭峰告诉笔者:“原来没实行等级化岗位时,职工们干好干坏没啥差别,现在可不同了,段上将每个专业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工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六个等级,职工不仅工资收入直接与岗位等级挂钩,而且还规定提工长和调度员必须是工人技师,现在大家学业务的积极性可高了。”
  “可不是吗,咱们电器专业首席技师刘海明,不仅被提拔为车间调度员,每个月还有500元的津贴,收入比副主任还高。咱们现在就是要象刘海明学习,争取当首席,那才是咱的最爱。”工人技师于双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离开电器组,笔者思索着,职工的成长即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和培养。企业只要不断拓宽职工成长的平台,让每名职工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发挥特长在自身善长的领域快乐地成长,就能够有效地引导职工将个人的成长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大目标中,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见报稿
0.jpg
石壕煤矿:班组员工现场互动解难题
      2月13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运输队把技术交流会搬到车间,来自于4个班组,20多名维修工针对现场维修设备存在的问题、难题展开了辩论。蒲德贵 摄



原稿
技术互动,现场解难题
描述:维修工在现场相互辩论设备保养技术。蒲德贵 摄影
图片:

2月13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运输队把技术交流会搬到车间,开展了“现场技术互动”活动,来自于4个班组,20多名维修工针对现场维修设备存在的问题,难题展开了辩论,维修工在春天里享受到了学技术,求发展的美餐营养。
图为,维修工在现场相互辩论设备保养技术。蒲德贵 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7:41:01 | 查看全部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7:47:49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7:59:35 | 查看全部
祝贺上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22:13:01 | 查看全部
学习,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6 08:14:53 | 查看全部
向各位老师学习,学过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感谢平台及各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