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下,在安全意识、素质、制度、措施、监督、预控等多重作用下,安全隐患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井下作业现场基本上达到了动态安全。然而,生产过程中零打碎敲的事故依然难以杜绝,这又是为何呢?
    近日,某矿在对一起顶板片帮伤人事故通报处理中,少有的对事故受伤害者不作处罚,而是着重处罚事故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技术主管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具体理由是现场职工除了认真按照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外,还严格执行了风险评估和敲帮问顶制度。事故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业务科室与单位对顶板复杂的构造发育不重视、技术把关不到位、针对性防范措施缺失,致使现场存在安全潜在隐患,而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潜在隐患转化为事故,造成顶板片帮使职工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由此看出,职工的安全意识再强,风险辨识能力再高,制度执行再严格,安全评估再严细,总有其意识是达不到的,总有其技术能力所不及的,总有潜在隐患是其不能预控的。那么,职工所留下的安全盲区该由谁来填补呢?
    不言而喻,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侥幸和马虎,安全靠的是齐抓共管和各负其责,现场安全必须由安全第一责任人、技术人员与相关业务科室共同发挥责任保安、措施护安和技术强安的作用,依靠严谨的作风、负责的态度、踏实的工作、可靠的技术、超前的防范去揪住安全潜在隐患的蛛丝马迹,瞬时而动,及时防范和消灭于萌芽中,确保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因此,笔者以为,确保现场安全需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职工自主保安意识要强。对于现场复杂的安全生产条件,职工自身要多带着疑问上岗,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多种手段预判隐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丝毫麻痹不得。
    二是现场防范措施要做实。区队作为现场安全责任主体,必须把所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想到周全,做到周密,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并对职工提前做好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三是技术跟进要及时可靠。相关业务科室要发挥专业技术保障作用,针对现场复杂多变的生产条件,及时跟进动态掌握,抓住潜在隐患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治理,确保安全可控。(崔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