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6|回复: 0

[职场百态] 大学生求职的通道卡在哪儿?

发表于 2014-3-23 20:18: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屡屡登上“就业难”榜单;“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另一边“用工荒”年复一年地上演。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悖论”,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热门”的计算机、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但我国大学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学术类的,而新加坡学术类学生最多占到30%。”
  “大多数学校缺乏科学预测,盲目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说。
  学历高却不好找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怪象”。“读到硕士和博士后,专业性越来越强,调整的空间反而变小了。”黄德宽说。
  就业难与毕业生本身的就业观念也有关系。黄德宽说:“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是‘就高不就低’,读了硕士博士,往往让他们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现在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工厂招工难,这种情况一年比一年加剧,县以下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年轻人很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说,“我估计再过几年,很多企业就开不了工,因为这一批40多岁的人离开以后,没有人接替。”
  陈科含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她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之间是供需双方没有找到契合点,匹配度不够,存在多种错位,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求大于供的”。
  黄德宽建议,“毕业生应该降低就业重心,如果人人都盯着大的城市,就业难度会更大”。
  代表委员们还呼吁消除院校歧视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寸敏说:“有些单位不顾实际,动辄‘985’‘211’,这种院校歧视加剧了结构性就业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