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1|回复: 0

解读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立德十年凸显深圳特质

发表于 2014-3-24 19:52: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独家策划的专题报道《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年剪影》到本周已完结,我们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把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教育公平、文化建设、公益行动和价值引领四个篇章全面而直观的展示了这10年来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此次,我们还邀请了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和两位家长代表,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年成果。
黄士芳

黄士芳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离不开青少年参与

过去深圳被认为是“文化沙漠”,这种观点在如今没有改变。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走在全国前列,呈现出全新的城市面貌和文化特质,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深圳市政府对来深建设者子女提供同等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体现的是一个现代城市的担当与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做法。

不仅学校教育如此,图书馆、博物馆等一些文化艺术场所也是面向所有人开放。平等、免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深圳市政府采取办讲座、培训、展览、演出、网络服务等方式,大大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这也是其他城市少有的。深圳读书月、中小学作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少儿艺术花会等一些活动项目,不仅让青少年听和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乐于参与其中,在创作、演出、互动中提高了艺术文化素养,这也成为了深圳的品牌。

虽然深圳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走在全国前列,不过仍存在文化资源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可以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课程和课时,到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欣赏各种演出、展览,另一方面,政府和学校也可以请高新产业园区的企业人才、创意设计人才进入学校作为校外辅导员。未成年人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不能只靠社会培训机构,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联动,开设创意课程,让青少年能更好地享受各种教育服务。
黄发玉

黄发玉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公益成城市共识

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工作。建立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中央多年来提出的根本任务,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内核部分,决定了整个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特点和表现形态。城市的价值观决定了市民各个阶层总体上的精神状态,一种价值追求,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深圳有非常丰富的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了深圳现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框架。深圳是一所“志愿者之城”,从民间推选的十大口号之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来看,公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体现出了城市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准、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方式。

公益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还是一种可以传承的精神。对于深圳的孩子来说,公益的概念已经根植于心中,他们在生活中也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一个现代人的公益理想。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方面有着比较先进的经验,道德素质教育建设也是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未来还会以更多的方式提升青少年的的公民意识,这对于整座城市、整个国家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深圳的义工规范、组织完善,而且还能够和国际接轨。深圳青少年的公益意识、公益行动也值得向全国推广。目前,深圳青少年做公益已经开始向深化发展了。比如有的义工团体已经组织青少年学习急救知识、协助逃生知识、法律常识等比较专业的知识,以期将未来的公益行动推向更深、更广泛的范畴。

叶文梓

叶文梓 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要“培育深圳精神”

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要“培育深圳精神”

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10年来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倾向,第一是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越来越接地气,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概念和话语,而是落到了生活上的思想品德。其次,前几年有“道德滑坡”的论调,但是我认为这一代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绝对是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一代。我主张理解比判断更重要,理解这一代孩子比简单的判断好不好更重要。总体来说,我对深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乐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特点还贴合了深圳城市的特点,比如公益,深圳的中小学生没有做过义工的不多,与公益相关的公德和公共秩序,这几年也越来越好。此外,深圳城市特点也融入了未成年人一代,比如崇尚创新,开放包容等。我们还提出了要“培育新深圳精神”,就是要把深圳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品德力量传给年轻一代。

所有的教育都是德育,是我坚持的观点。“德育为首”基本上每一个学校都落实了,但是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几个倾向需要转变:第一是思想品德知识化的倾向要转变,思想品德课好不好和思想品德好不好是两个概念,对于思想品德来说,行为价值比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第二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不能让少数的道德英雄代替群体的道德水平。第三是要加强未成年人的受挫教育,我们要关注那些“成长的烦恼”。第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学校育人的自觉性和育人的水平,这些也是发展中的问题。

另外社会也要增加自觉性。强化成人的自觉性,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行为示范者,做好自己的行为示范,就是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份担当。

颜辉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室主任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教育公平作为现代社会的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均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重点是推进教育机会均等。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教育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努力追求教育公平。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每位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基本实现了基础教育由区内均衡向区际均衡、全市一体化发展跃升。由硬件配置均衡向师资均衡、办学水平均衡跃升,由保障户籍学生教育权益向惠及全体居深人口跃升,形成了推进教育公平“政府行为主导、资源统筹管理、内涵特色发展、督导强化保障”的深圳特色。
家长:

立德十年凸显

深圳特质

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背后,折射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及文明办深耕十年的工作成果,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

孔先生眼中的女儿,是深圳本土“新移民”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飞速发展期出生并成长,身上有一线城市孩子独有的大气;又因毗邻香港,身处中西方文化交接点上,这让他们身上有着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孔先生把这些特点总结为: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思维灵活,观念多元;爱国爱家,热情进取;关注社会,勇于担当;追求自由,个性鲜明;独立思考,强调民主。

作为深圳某小学教师的陈女士,因教育者的身份而格外注重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她将自己儿子的优点总结为:遵纪守法,礼貌文明,讲究卫生,环保意识很强。但同时她认为儿子的某些缺点也被打上深圳这种年轻城市的烙印,“与中小城市的孩子相比,深圳孩子或许跟我儿子一样,缺少吃苦耐劳、谦让包容的品质,同时物质化追求更高。”陈女士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孔先生的赞同。“要说有些什么不足的话,”孔先生说,“我想他们受浮华世风影响,略显浮躁,缺少脚踏实地和甘于奉献的作风。”

那么,作为家长,他们对政府部门对深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年间的工作成绩,又有何评价呢?

孔先生说:“10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下了很大力,做了很多事,也投了不少钱,如深圳很多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网吧的管理等等。有成效,但不尽理想。”他认为,“不理想,”之处体现为某些活动不符合德育规律有形式主义之嫌。“其实,德行不是靠教出来的,我建议,不要为德育而德育,要把德育融于一切的教育和教学形式中。”

“政府在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绩有目共睹。”陈女士也认同深圳政府部门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不仅如此,她还强调,要把这项工作的成就放在深圳整个公民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来评价:“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免费的文化环境,自助图书馆建设和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传统的文化教育进行的不错,助人为乐,讲究卫生,文明谈吐,遵纪守法等观念深入人心。”

陈女士更加看重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毕竟孩子们要在社会中长大,所以社会是关键,家庭是基础,学校是辅助。若深圳社会环境做得不错,孩子们的成长就会达到好的效果。只要深圳公民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自会跑步前进。”
来源: 南方教育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