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许多企业都在搞5S甚至更多的S,但在吴念博的眼中,最关键的是员工要充满欢喜心、敬畏心去做这些看似枯燥的事才能长久保持和持续提升。整理环境就是在整理心情,环境净则心安,心安才能生智慧。曾经到固锝家庭负担较重的一线员工家里调研,朗朗笑声让我看到了这份难得的心安自在。目前作为制造业的固锝员工离职率已接近2%,这是在外地员工高达62%的情况下,甚至比靓丽的财务报表更让不少经营者羡慕的数据。
幸福企业其实离我们不远
见贤才能思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年伴随着企业家们一起寻找幸福企业的脚步,先后到访公认的一线企业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万科等。也多次深度走进企业界公认的“四小龙”—海底捞、固锝电子、胖东来、德胜洋楼,并有幸与他们的经营者、员工面对面。那些一线企业离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太远够不着,但“四小龙”们的实践更能给我们信心。
固锝电子坚守“企业的价值在于员工的幸福和客户的感动”并致力于构建幸福企业典范,已经探索实践出一套非常接地气的“幸福企业建设八大模块”。在生产工人和我们传统认为的冷冰冰的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产品因此而有了灵魂。高举“双手改变命运”大旗的海底捞基于对人性的尊重,不仅雇佣到员工的手和脚,更雇佣到员工的心。大家都说海底捞火锅好学,但海底捞两万多名员工的微笑和热情却学不会。奉行“把话说透,把爱给够”,坚信“有效的教育是管理的灵魂”的德胜洋楼,员工报销不需要领导签字,马桶洗得可以舀水出来漱口。秉持“爱在胖东来”的胖东来逼得沃尔玛都不敢轻易在其所在城市开店,我徜徉在胖东来商场的各个角落的时候,分明感到这里不完全是生意,而有一种情感的温暖。我想这也是顾客愿意排一公里的队等待进入商场的真正理由。
什么是企业第一经营原点
企业通常被认为有三个经营原点:顾客、股东和员工。到底谁排第一?德鲁克认为应该是顾客第一。他提醒企业家要始终关注客户,“关于企业的目的,唯一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利润只是企业经营的必要因素,唯有不断创造顾客,才是基业长青的基础。当然,深受德鲁克影响,包括张瑞敏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家都十分认同,毕竟表面上看员工的工资和奖金都是客户发的。毫无疑问,当把这个问题抛给华尔街的时候,唯一的回答是股东第一。如果问有“经营之圣,人生之师”美誉的稻盛和夫,他肯定是把员工放在第一。稻盛和夫认为,做企业的意义和目的要回归到做人的意义和目的。作为企业家,最重要的不是指点江山,而是传承一种精神状态。公司大了,你的肉身不可能到达每一个现场,但你的灵魂气息却要到达每一块田间地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老板自己不是在大义名分的前提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追求的只是自己物欲的盛宴,而只想把员工洗脑成超人,这种状态绝对不长久。
过去十几年我们引进西方严酷的KPI考核,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员工是赢得起输不起,企业与员工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博弈和相互算计,只是单纯的利益交换而缺少情感链接。有肉吃的时候在一起,企业一旦遇到困难便作鸟兽散,剩下老板孤独的身影。连索尼都慨叹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实践证明这一套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完全行得通。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以及中国企业界“四小龙”的实践告诉我们,他们所在行业虽然不同,商业模式迥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经营员工,幸福的员工经营顾客满意度。我在海底捞的店里、固锝电子的流水线上、胖东来的商场里都看到了一种生意之外的温暖。经营者在企业里如何在严酷数据下做出一种情感,在利益的刀尖上实践好利他,虽然道路漫长,但无疑这才是经营者福慧双休之旅,是一条幸福企业的大道。
少做让员工不幸福的事
制度能够管住人心吗?传统管理为何越做越难?事实上,员工的行为不可能完全靠制度来规范,没有企业能控制公司的基层班组长用什么口气与一线员工谈话,规定员工在家里想什么。“人心似水,制度如竹篮”。传统管理试图用制度的篮子网住如水的人心,结果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传统企业如何开启幸福企业的建设道路,相信“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阿里巴巴曾经发生的故事也许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
阿里巴巴曾经针对每年300多位准妈妈推出一项福利,为她们准备两套价值约800元的防辐射孕妇服。行政部提出,制定一个孕妇装领用办法,阿里巴巴奉行简单,这个办法千万不能弄得太复杂:1.当事人(孕妇)申请,填写申请表;2.需经理批准(经理又怎么确保她怀孕了呢),于是再交一个二级医院的诊断证明。运行了几年也没听到员工有任何抱怨。但事后反省,这项制度其实很愚蠢,完全是出于对员工不信任而设计的。第一,这个衣服不像别的时装,好看;二,没有一个女孩会为一件衣服而装怀孕;三,怀孕装不了太久。所以呢,如果为申请防辐射孕妇服,还需要很多人证明怀孕情况,说明公司根本不相信女员工。后来,阿里巴巴取消了这项制度,一年以后,防辐射孕妇服只领了800多件。但员工因为这个制度取消,感到多了一份真正的信任和幸福感。
企业常常会在提供福利的同时加上一些不必要的制度,员工的幸福感就没了。每年我会参加不少于十家公司的年会。在皆大欢喜的时刻一般都有抽奖环节。老板刚刚在台上讲了要信任员工,结果我就看到,十几名抽到奖的员工兴冲冲地跑上领奖台,发奖的老板却一个个地核对员工的工作牌。在众目睽睽之下,员工会冒领吗?已经习惯了管控思维的老板及干部们要把信任交给员工,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时代不同了,70后敢怒不敢言,80后敢怒敢言,90后懒得理你,觉得不爽拔腿就走。这是一个从螺丝钉变成活人的过程,没有人能够阻挡。企业有选择员工的权力,员工当然也有权挑选一个嗓音较为柔和的老板。
今天对已经逐步觉醒,开始追求幸福感的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提升员工幸福感最现实的路径就是从少做让员工不幸福的事开始。(汤献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