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84|回复: 2

大学生创业失败谁买单

发表于 2009-2-16 09:19: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出台政策措施帮扶创业者。笔者喜欢逆向思考,在为那些有打算有能力的创业者赶上好机会而庆幸之余,不免生出许多担忧来,但愿只是杞人忧天。  一怕政策不够优惠。“零首付”不等于零成本,无息贷款不等于不用还。做生意,哪怕只是摆地摊卖小商品,也是要投入本钱的。开公司一天就要一天的运营费用,雇用员工要按月付工资、交三金四金,采用合伙人制的话,有钱赚才合得长。如今全球经济遭遇寒流,市场竞争更为惨烈,很让人为新手们捏把汗。且不说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没有符合实际的商业计划和经营管理的能力魄力毅力及人脉资源,任何人群中商业“天才”都是极少数。有数据显示中国小企业的5年存活率是20%,美国高科技小企业活过5年的仅10%。如果不够“天才”的大学生,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创业了,相关部门能不能坚持3年-5年持续跟进,在小企业成长的每一个节点扶一把?而万一结果是失败了,投入的资金亏了,有没有保险机制来减轻损失?
  二怕政策太优惠了,慈母多败儿。笔者担心保姆式服务过头变成了奶妈式服务,对创业者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帮助开业、减免各种费用,而且连供应商、订单也包办了,到了孩子该“断奶”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不会自己觅食。这种情况在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里并不少见,一些创业企业在孵化器里小日子似乎不错,实际仍是温室里的娇花,没有搏击风浪的能力,有的产值已经做得蛮大了,还是不愿意出去自己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享受不了优惠条件,房租、税费样样要按市场价掏出来,就没有盈利可言。这种企业其实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
  条件太好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是投机取巧。就业形势好的时候,就有一定比例的年轻人毕业后不愿工作,在家“啃老”靠父母养。不能排除个别人利用优惠政策,以创业为名,借一笔无息贷款、向父母要一笔本金,开了个公司,然后“宅”在公司里照样睡大觉、打游戏、看影碟,乃至大手大脚花钱,这等于是换一种形式“啃老”。得来容易就不知珍惜,个别现象会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视。
  我们国家人均GDP并不高,且遭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预测200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回落,而许多方面急需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拨出一部分来直接间接地扶持大学生创业,用心良苦。因此建议,执行部门还是要“悠着点”。一是对资金扶持严格把关,降低失败率,笔者认为韩国的“严进宽出”理念值得借鉴;二是工作做得更细致些,因材施教;三是间接扶持比直接扶持好,不妨把合作对象换成大企业,由大企业出面推行创业计划,市场化操作下冒头并成长起来的创业企业,才有前途。(马海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6 09:55:23 | 查看全部
现在有些大学生通病: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把追求和梦想都建在半天空,却不愿意环视现实、俯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业……这类人不糟蹋钱才怪,不血本无归才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0:51:00 | 查看全部
看了此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国家重视人才,重视科技无可厚非,但笔者同时认为国家应该公平,公正.公开,理性的考虑问题,不能盲目的投资,在重视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大对人品的考核力度,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条件要建立强有力的责任制度,更不能提供无偿服务,难道是大学生就可以搞特殊化吗?避免大学生打着创业的旗帜在岗不敬业,浪费资源,浪费经济,浪费人力........的事情发生,说穿了谁也不应该为大学生买单,该买单的应该是大学生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